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0.00畝(其中:田16畝,地94畝),人均耕地1.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921.2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1萬元,占總收入的 43.6%;畜牧業收入6.29萬元,占總收入的 48.9%(其中,2007年內出欄肉豬40頭,肉牛13頭);林業收入0.68萬元,占總收入的5.3%;第二、三產業收入0.24萬元,占總收入的1.9%。工資性收入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39.47%),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民眾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5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有鄉村人口61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24人。其中農業人口61人,勞動力3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共有61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人,參合率93.4%;享受低保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炭打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蚌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截止2007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4人,沒有在校中學生。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共有17戶農戶以全部通自來水、通電,有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7.1%和4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37.3%和37.3%)。
該村到鄉道路為 土路路面 ;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
全村共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畝,有效灌溉率為 12.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
該村到2007年底,全村17戶農戶住房全部為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1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公開、財務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1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公開、財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與瓦房、松山林、草平攤、田保、炭打五隊聯合成立1個黨支部,黨員總數12人,少數民族黨員2名,男性黨員10名,女性黨員2名。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進村道路、村內道路路面狀況差,交通不方便;2、本無規範衛生所、醫療設備落後,民眾看病難,3、基礎設施較差,村與村之間的路難走,村內道路需硬化,4、水利設施比較薄弱,無壩潭,溝渠不通,農田灌溉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種種植業、養殖業,加強經濟發展步伐。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民眾生產困難。3、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4、積極籌集資金,改善路面狀況。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