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
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紫褐色,平滑,有灰色斑紋,全株有苦味。葉互生,奇數
羽狀複葉,長15-30厘米;小葉9-15,卵狀披針形或廣卵形,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鋸齒,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除頂生葉外,其餘小葉基部均不對稱,葉面無毛,背面僅幼時沿中脈和側脈有柔毛,後變無毛;落葉後留有明顯的半圓形或圓形葉痕;
托葉披針形,早落。
花雌雄異株,組成腋生
復聚傘花序,花序軸密被黃褐色微柔毛;萼片小,通常5,偶4,卵形或長卵形,外面被黃褐色微柔毛,覆瓦狀排列;花瓣與萼片同數,卵形或闊卵形,兩面中脈附近有微柔毛;
雄花中雄蕊長為花瓣的2倍,與萼片對生,
雌花中雄蕊短於花瓣;花盤4-5裂;心皮2-5,分離,每心皮有1胚珠。核果成熟後藍綠色,長6-8毫米,寬5-7毫米,種皮薄,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1650-2400米的山地雜木林中。性喜光,耐乾旱、耐瘠薄,也耐陰,多生於山坡、山谷及村邊較潮濕處。在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中生長發育較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朝鮮和日本。在中國分布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在雲南分布於中部(富民、祿豐)、東南部(屏邊、硯山)、南部(普洱)、西南部(鳳慶)和西部(鶴慶)等地;在西藏分布於吉隆和林芝。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適宜種植時間為4-10月。選陰雨天,按行距20-25厘米開溝條播,株距可依土質肥瘠、排灌難易、管理粗細而定。種子播到溝內後,覆土2-3厘米,鎮壓後澆透水即可。
主要價值
藥用:樹皮及根皮極苦,含苦楝樹甙與苦木胺,為苦樹中的苦味質,有毒,入藥能瀉濕熱、殺蟲治疥。
經濟:木材稍硬,心材黃色,邊材黃白色,刨削後具光澤,供制器材;亦為園藝上農藥,多用於驅除蔬菜害蟲。苦樹製作而成的飾品、家具、木桶等,經研究表明,都具有較強的殺菌效果,是用作嬰幼兒用品的良好材料。
觀賞:秋葉紅黃,是較好的秋色葉樹種,園林上可作為風景樹、觀賞樹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