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紋

【苜蓿紋】陶瓷紋飾。苜蓿,植物名,又稱“木栗”、 “牧蓿”、“懷風”、“光風草”、“連枝草”。原產西域,漢武帝時自大宛傳人我國。為馬牛等飼料及綠肥作物,也可人藥,其嫩莖葉可當蔬菜。《史記·大宛傳》:“俗嗜酒,馬嗜苜蓿。漢史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葡萄、苜蓿極望。”用於陶瓷紋飾,始於五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十五《閩中進士》:“薛令之,……累遷左庶子。時開元東宮官僚清談,令之以詩自悼,復紀於公署日: ‘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乾。飯澀匙難綰,羹稀筋易寬。只可謀朝夕,那能度歲寒!”’這件盤當是繪“苜蓿長闌乾”的盤。後來“苜蓿盤”成了小官清苦冷落的代名詞。明永樂時有青花描金纏枝苜蓿紋碗,清乾隆時有仿製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