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青麻)霜霉病

苘麻(青麻)霜霉病

苘麻(青麻)霜霉病屬於真菌病,主要危害苘麻(青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苘麻(青麻)霜霉病
  • 拉丁學名:Plasmopara skvortzovii Miura
  • :真菌界
  • 亞門:鞭毛菌亞門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發病,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苘麻(青麻)霜霉病
病原中文名: 苘麻軸霜霉
病原拉丁學名:Plasmopara skvortzovii Miura
病原分類地位: 鞭毛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苘麻(青麻)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為害症狀

苘麻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幼麻葉片染病初生多角形或橢圓形黃綠色斑,略隆起呈水漬狀,後變為褐綠色,並在相應的葉背病斑上長出白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孢子囊。成株葉片染病初病斑不大明顯,後擴展為不規則褐斑,背面產生灰白色霉,病斑多時可融合成大病斑,致葉片提早乾枯或脫落。

病原特徵

Plasmopara skvortzovii Miura稱苘麻軸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無色,2~3根成束從氣孔伸出,2~4次單軸分枝,分枝與主枝成直角,分枝頂端鈍平。孢子囊卵形至橢圓形,單胞無色,頂端具乳頭狀突起,大小23~32×19~27(μm)。條件適宜時孢子囊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後期在病組織中產生卵孢子,球形,大小19~29μm。

傳播發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孢囊,然後再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濺射到葉片上,產生芽管從葉背氣孔侵入,進行初侵染,以後病部不斷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致病情不斷擴大。低溫多雨利其發病;栽植過密、地勢低洼、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無病地區或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冬前進行深翻,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注意氮磷鉀配合,做到合理密植。(2)發病初期及時噴灑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9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

地理分布

東北、華北、江蘇、四川、河南等麻區發生普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