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紫金花,(學名:MiaojiangZijinhua. ) 別名:石崖紫金花,黑仙花。屬薔薇科雙子葉植物,分布在湖南貴州廣西交界的山區,多生於生陰坡山崖石壁上,生長在海拔700-1200米的懸崖峭壁縫隙中。根系發達,耐旱植物,屬稀有物種。每年4-7月開花,開紅花,漸漸變紫色,最後變黑色。該植物含高濃度的黃酮,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滅病毒的藥力。在植物分布的苗族瑤族侗族區域,當地祖輩用來治病救命。對肝炎,肺炎,腸炎,有奇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高5-15厘米,葉長2-8厘米,葉子邊緣有粗大鈍齒或波狀圓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每年4-7月開花,花開放時直徑2.5-4厘米;開始為淡紅色,顏色逐漸加深成紅紫色,最後紫黑色。花蕊小,很少看到結籽。
生長環境
位於北緯26°附近的亞熱帶,年降雨量1000-1500毫升,海拔700-1200米山區,喜歡生長在溝谷上部的懸崖峭壁縫隙中,或者生於峭壁下林內的岩石裸露和土層瘠薄處。
分布範圍
見於苗、侗、瑤族居住的山區,湘西南,黔東南,廣西北部,山區。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或扦插。
栽培技術
尚無人工栽培
主要價值
植物含有高濃度的黃酮成分,能夠有效的抑制細菌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將其殺滅,有很高的醫用價值。當地人用它來治療肝炎,肺炎,腸炎,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