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古苗刀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十大名刀之一,排名第二的蚩尤之刀,號稱“苗刀之祖”。 貴州黔南黔東南苗族地區遺存的苗刀紋飾就有傳說中蚩尤之“苗刀之祖”描述一至,即 “兩側有血槽及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傳說中的蚩尤之刀也許並非空穴來風。 苗刀一直保留遠古特色的環首,直刃,有長短之分。環首刀最早誕生於我國商代,因傳說中黃帝“軒轅劍”戰勝蚩尤的“苗刀之祖”,所以在商、周、秦及漢初,青銅兵器主導的時代,都是以劍為尊,但從商代出土環首刀及春秋戰國時的齊國燕國以環首刀為型來製做錢幣來看,環首刀在先秦是相當普及的。直到漢代冶煉及鍛造技術的發展,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鋼鐵直刃環首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此後,環首刀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演變,分化出唐刀、日本刀等等。 苗族在歷史長河中遷徙到雲貴大山中,與外界聯繫稀少,處於封閉狀態。但恰恰是處於封閉狀態的苗族雪藏了遠古的苗刀鍛造之法,是中華民族最古老鍛造刀術之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古刀
  • 外文名:Miao Yue Ancient Sabre
  • 館藏地點:貴州黔南
  • 出土時間:1950年
  • 所屬年代:明清
  • 類別青銅器
文物歷史
古時苗民每當男孩出世時,各親家就會送一塊鐵用於鍛造刀,然後百草包裹埋藏山上,每年這個男孩生日前後都會取出來鍛造,一直要連續鍛造十六年,也就是男孩成年時這把刀始鍛造成功,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如;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貴州通志·土民志》:“九股苗所用之利刃,名曰雙環刀……造刃之法,子初生時,各親家送鐵一塊,匠人造成粗樣,埋入泥溝,每年取出冶煉一次,十六歲方成刃口。”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清嘉慶的《續黔書·苗刀》“苗人制刀必經數十煅,故銑銳無比,其試刀嘗於路旁,伺水牛過,一揮牛首落地,其牛尚行十許步才仆,蓋犀利之極,牛猝未覺也。”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清代陸次雲《峒溪纖志》:“苗人年十六無不帶刀,其鐵自始生時煉至成童,故最為銑利,以黑漆皮為鞘,貌雖不利,鋒不可當。”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清代商盤著《苗刀歌》
納地久降諸峒長,尚存苗種懸苗刀。
此刀出匣三尺水,吳潭素練翻秋濤。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清代《百苗圖.九股苗》文字曰:“九股(九股應該就是九黎)苗在興隆衛、凱里衛,以黑苗同類。此種因武侯南征剿,僅存九人,遂稱九股苗,散處蔓地廣繁。”“黑苗在都勻、鎮遠府、八寨、古州廳。男子跣足陟崗如猿,性好鬥,頭插白翎,攜帶鏢槍、藥弩、環刀”
苗族古刀
苗族古刀
苗族同胞利用苗刀在抵禦外強中還發揮過重要作用,如《明史·湖廣土司傳》記載,明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入侵,永順、保靖,苗兵萬餘人趕赴前線滅倭。苗兵手持苗族苗刀,勇猛非常,所向披摩,終於擊敗倭寇,立下東南第一功。
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或謂系苗人之刀,查苗人始祖,相傳為盤瓠子孫,或謂黃帝曾孫卞明之後,按黃帝戰蚩尤時,製造刀戈,傳之後世,卞明子孫善刀法,始謂之苗刀,但考諸文史野乘,均無記載,想系矛刀之誤,亦未可知。矛者,古兵也,長柄有刀,刀彎曲,用以利敵者,長二丈曰酋矛,二丈四尺曰夷矛,三隅曰厹矛。酋夷亦苗蠻之屬,至後世短其柄,僅一尺二寸強,刀如倭刀,微彎,遠勝單刀,及其他短兵,迨明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搴旗,賴此刀法,威震華夏,程宗猷字沖斗者,編著成冊,流傳,或行於河北一帶,有名劉教習者,任政府武術隊苗刀教授,據云,其術得之山東德州桑園鎮某老師,前中央國術館教授郭長生,系劉教習秘授,故其技之玄奧,亦獨冠儕輩雲。”可見戚繼光將軍的戚家刀改鑄的是苗族的苗刀,而不是倭刀!
可惜的是真正苗刀在清代鹹同時期南方少數民族起義失敗後亦失傳,據一些書籍記載,當時不僅收繳少數民族武器,更不允許鍛造苗刀,因此久而失傳。後來即便再造,但傳統已失,如今社會更是人心浮躁,更不可能耗時16年去造一把刀。只能形似而實非,可以看到同治以後鍛造的苗刀己失水準,雖如此,還是有一些極少保留下來的古苗刀還是讓人們窺探到什麼是真正苗刀,也窺探到它曾經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