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苕條
- 別稱:二色胡枝子
- 界:植物界
- 科:豆科
- 屬:胡枝子屬
- 分布區域:我國的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
植物介紹,飼用價值,栽培技術,景觀用途,
植物介紹
名稱
苕條 Lespedeza bicolor Turcz.別名
二色胡枝子
來源與分布
苕條(別名二色胡枝子,)分布於我國的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在國外,蒙古、前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形態
為落葉灌木。高0.5~3米,分枝繁密,老枝灰褐色,嫩枝黃褐色,疏生短柔毛。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圓,具短刺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背面疏生平伏短毛,側生小葉較小,具短柄,托葉2,條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較葉長,花梗長2~3毫米;花萼杯狀,花冠蝶形,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矩圓形,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莢果倒卵形,網脈明顯,疏或密被柔毛,含1粒種子,種子褐色,歪倒卵形,有紫色斑紋。細胞染色體:2n = 22。花期7—8月,泌蜜期20多天。屬高溫型蜜源,泌蜜適溫25—30℃,產量不穩定,可形成單花蜜,一般群蜂年產蜜10—15(30)㎏。
特性
苕條為中生性落葉灌木,耐陰、耐寒、耐乾旱、耐瘠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其生境通常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及亞熱帶的山地和丘陵地帶,是這一帶地區的優勢種。也分布在林緣、無林或在森林破壞後,遭反覆砍伐和火燒,森林不能恢復的地區。與苕條混生的有榛(Corylus heterophlla)、繡線菊(Spiraea sp.)、懸鉤子(Rahus.Sp.)、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灌木。混生的主要禾本科及雜類草有野古草(Arundinella nirta)、鵝觀草(Roegneria komji)、蒿類(Ar-temisia Sp.)、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等。在華北地區,森林破壞後,常與遼東棟(Quercu占liaotungensis)、棘皮樺(Betula duburica)、白樺(B.Platyphyllum)、山楊(Populusdavidiana)等相混生,形成優勢的灌木叢。苕條耐寒性強,無雪覆蓋也能耐-28~-30℃的低溫。苕條的根系發達,二年生植株主根入土深度達170~200厘米,根幅130~200厘米,幼株根瘤發達,每株有根瘤40~200個。70%的根系集中在5~30厘米土層中。苕條的葉片寬大,據開花期測定,單株葉面積達9平方米,其莖葉比隨發育時期而異,開花期葉量達最大值。胡枝子從第二年開始,生長速度加快,開花期株高達1~3米,現蕾至開花期日增長量可達1.83厘米。人工栽培的二年生植株。單株鮮重可達2.03千克,畝產鮮草2005~3408千克。
生長習性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乾旱,瘠薄,也耐水濕。萌櫱力強,根系發達,並具根瘤,有固氮作用。
飼用價值
苕條枝葉繁茂,適口性好,各種家畜都喜食,調製成草粉也是兔、雞、豬的優良飼料。胡枝子營養豐富,粗蛋白質含量在13.4~17%,粗纖維也只有25.1~24.4%,鈣、磷豐富。苕條在反芻動物中乾物質中,有機物質的消化率為53.3~57.62%,略低於紫花苜蓿(62%),比其他灌木類牧草高,是消化率較高的牧草之一。
苕條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以苕條花為蜜源的苕條蜜,是一種與其蜜源植物關係密切 ,成分極複雜的糖類複合體,其藥用功能為 清熱、消炎、殺菌。功用主治:潤肺清熱,利水通淋。治肺熱咳嗽,百日咳,鼻衄,淋病等作用。到目前為止,已經鑑定出其中含有180多種不同的物質,現就其中的幾大類物質分述如下:
1、 水分 成熟的苕條蜂蜜含水量在18%—22%。
2、 糖類 成熟的苕條蜜總含糖量達75%以上,占於物質的95%—99%。苕條蜜中葡萄糖占總糖分的40%以上,果糖占47%以上,蔗糖占4%左右。還含有一定量的麥芽糖、松三糖、棉子糖等多種糖。
3、 苕條蜜中含有多種酸,其中最主要的是葡萄糖酸和檸檬酸,此外還有醋酸、丁酸、蘋果酸、驍用酸等。
4、 礦物質 苕條蜜中的礦物質含量為0.03—0.9%,種類多達18種,主要為鐵、銅、鉀、鈉、鎂、鈣、鋅、硒、錳、磷、碘、矽、硫、鉛、鉻、鎳等。
5、 酶類 苕條蜜含有豐富的酶類,有轉化酶(如蔗糖酶、澱粉酶、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還原酶、脂肪酶等。
6、 維生素 苕條蜜中維生素B族的含量每100克苕條蜜中含有300—840微克;其中十維生素C。還有生物素、維生素K、維生素E等。
7、 其他成分 每100克苕條蜜中含有1200—1500微克乙酞膽鹼,0.1%—0.4%的抑菌素,還含有松屬素類黃酮物質、色素,激素等有效物質和一些不明成分的物質等。
栽培技術
苕條現已在東北,華北進行人工栽培。播種期多選擇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早春或雨季,華北地區在7~8月栽培效果好。播種前種子去殼,擦破種皮,能提高發芽率。播種量每畝4~5千克。播種前施過磷酸鈣20~30千克/畝。苗期生長慢,應除草1~2次。當年產草量不高。第二年生長快,苗高40~50厘米刈割,每年刈割1千克2次,畝產鮮草1500~2000千克。可青飼,也可調製成乾草,制乾草時在開花期刈割為好. 種子收穫應在莢果變黃時收穫,每畝可收種子15~20千克。
繁殖技術
首先採收未完全成熟的細梗苕條果枝,置陰涼處,讓其充分後熟,待種子完全成熟變為棕褐色後自動脫落;其次是砂藏催芽法軟化種皮骨質化,用濕潤細砂藏種,混拌勻後裝入木箱中,置陰涼處,待種子出現白芽孢,即可播種;第三是播種時將種子和砂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條播;第四是覆蓋地膜育苗,促進其儘早出苗;。本發明方法易行,操作方便,通過掌握種子採收時間,對種子進行後熟處理,用砂藏法催芽,成苗率達到95%。
景觀用途
苕條枝條披垂,花期較晚,淡雅秀麗,園林中常栽培觀賞。是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優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