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船舞

花船舞,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船舞
  • 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

歷史淵源

“花船舞”,又叫“玩花船”、“撐旱船”、“走水子”, 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在淮安各地都有分布。起源於隋唐時期,洪澤地區則相傳“花船舞”是明朝洪武年間,洪澤湖漁民為紀念劉基修建洪澤湖大堤的功德,每年正月初一裝扮自家漁船,以示慶賀,久而久之演變成了“花船舞”。

舞蹈特色

“花船舞”的道具“旱船”自然是指陸地上的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竹製或木製骨架。在這種船形骨架周圍,圍綴上繪有各式花紋的布裙。在船的上面,裝飾以紅綢、紙花,有的地方還裝有彩燈、明鏡和其它飾物,把一隻或數隻船裝飾得艷麗非凡。
“旱船”有單艙和雙艙之分,單艙容一人,雙艙容兩人,表演的多為姑娘或媳婦,亦有其他人物角色,著裝多為紅、綠、黃等艷麗色彩為主的服飾。船內人手拎花船起舞,為減輕手臂負荷,亦可用紅綢帶系在船上,用肩背手提的方式。船前1個或2個小丑,各持竹竿模擬撐篙行船。船尾1名船夫,不時模擬掌舵的樣子。船兩邊各有1至數名伴舞者,還有說唱者及伴奏者數人,曲調多為楊柳青、花鼓調等民間小調,伴奏樂器主要為鼓、鑼、鑔、鈸、二胡和笙等。
演出時,撐船人、小丑等表演者插科打諢、逗趣取笑。撐船人竄蹦跳躍,指揮小船時疾時徐,忽左忽右,隨波逐流,闖灘避險,情況危急時鑼鼓大作,險情排除時笙歌嘹亮。氣氛緊張熱烈,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花船舞”是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對研究民間表演藝術形式及當地的民俗風情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