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竹聚禽圖》是明代畫家邊景昭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花竹聚禽圖》寫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綻放,岩石間竹葉叢生,嫩筍破土而出,鷳鳥、喜鵲棲止其間,姿態各異。或引頸囀鳴、或回首理羽、或低頭覓食,情態生動妙趣,色彩妍麗明潔。圖畫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禽鳥勾勒精細,筆致柔和。岩石用簡放粗重的筆墨勾染,又吸收了馬遠剛健的筆意。全圖工寫結合,剛柔相間,在花鳥畫技法上有所創新。總體繪畫風格繼承了北宋院體,既不同於北宋的過於柔細,又有別於南宋的一味蒼勁,而是工麗與清雅和諧結合,精細與洗鍊因物而施,其格調帶有平民化的貴族品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竹聚禽圖
- 規格:137.7厘米,橫65.5厘米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邊景昭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作品別名:春禽花木圖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花竹聚禽圖》描繪野外山林一隅,花香鳥語的情景。畫幅右下角畫有一巨大山石,橫臥於畫幅下端,山石上大下小,造型平平。岩石間修竹叢生,竹葉紛披,錯落分置於岩石周圍,嫩筍破土而出。畫面右側橫生出數株李樹和杏樹,在上端為杏樹,枝幹粗大呈彎曲狀,伸向畫幅上端,突然間有一枝向下垂掛。樹上李花、杏花綻放,枝頭長有嫩葉,花葉輝映,別有情趣。六隻山喜鵲和鷳鳥分別棲止於樹枝和坡石間,或低頭覓食,或引頸嗚叫,或回首理羽,或俯首觀察周圍動靜等,春鬧枝頭,相互呼應顧盼,各盡其態。
《花竹聚禽圖》署款“武英殿待詔隴西邊景昭寫”。鈐“多識於草木鳥獸”朱文方印。
創作背景
邊景昭精畫禽鳥、花果。他繼承兩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而有所創造。他畫花鳥,注重對象的形神特徵,畫法工細,形象精確。《花竹聚禽圖》描繪的是初春季節,作者通過對物象的細緻觀察,從許多的對象中精煉出這一幅畫面。《花竹聚禽圖》落款為“武英殿待詔隴西邊景昭寫”,據落款中所署之官職,該圖必作於洪熙元年(1425年)或宣德元年(1426年)。
藝術鑑賞
構圖
《花竹聚禽圖》畫初春季節,坡石旁一株春桃盤屈上伸,樹身整個從畫面右側聳出畫外,只留少許根部。枝幹從畫上部右側向左斜插而入,繁密的枝頭桃花點點競放。四隻春禽立於枝幹上,與之呼應的還有四隻禽鳥,兩隻立於坡石之上,兩隻掩在坡石下的綠竹之側。諸鳥或跳躑,或鼓譟,或飲啄,或梳羽,或顧盼,仰俯反側,悉盡其態,氣氛熱鬧歡快。鳥羽描繪細緻入微,不遺細節。本來很繁複的構圖,由於作者巧於穿插遮隱,所以繁而不亂。如桃樹主幹的畫外藏身使布局疏密有致,春禽的上下顧盼顯得生動活潑,春日桃花在翠竹的映襯下更顯幽曠出塵,這些都可見作者巧於安排的手段。將象徵春日的花木與多姿多彩的翠羽珍禽畫在一起,顯然富有表現春意之“鬧”的巧思。
作品評價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林木:《春禽花木圖》寫春花嫣然,禽鳥生動,再於背景中作山水樹石,意境開闊,於黃家富貴花鳥又有開拓,畫境更趨清新爽朗,溫潤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