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焦斑病

花生焦斑病

花生焦斑病又叫花生葉焦病、枯斑病、胡麻斑病,是由落花生小光殼菌引起的、發生在花生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莖稈和果柄。

花生焦斑病在中國各花生產區均有發生,在河南、山東、湖北、廣東、廣西等地發生嚴重。多在花生初花期開始發生,田間病株率一般為20-30%,嚴重時可達100%,在急性流行情況下,可在很短時間內引起植株大量葉片枯死,造成花生嚴重減產。

防治花生焦斑病,生產上可選育推廣抗病品種,加強大田栽培管理;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以上時,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生焦斑病
  • 外文名:Peanut leaf scorch
  • 別名:花生葉焦病、枯斑病、胡麻斑病
  • 病原:落花生小光殼菌
  • 為害作物:花生
  • 為害部位:葉片、葉柄、莖稈、果柄
病原特徵,形態特徵,生理特性,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病原菌為落花生小光殼菌(Leptosphaerulina crassiasca (Sechet)Jackson&Bell.),是子囊菌亞門座囊菌目、小光殼菌屬真菌;尚未發現有性世代。

形態特徵

子囊果散生,初期埋於寄主組織內,後露出,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壁厚,有孔口,孔口呈短乳頭狀突起,大小為57-126微米(有人測定為98-168微米),內生數個子囊。子囊初無色透明,近卵圓形,成熟時變黃褐色,無側絲;子囊內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大小為58-87微米×28-35微米;子囊孢子在子囊內排列不整齊,長圓形或橢圓形,淺褐色,有3-4個橫隔膜和1-2個縱隔膜,隔膜處縊縮,大小為22-37微米×10-16微米。

生理特性

該菌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生長的最低溫度為8℃,最適溫度為28℃和最高溫度為35℃(有人測定生長的適溫為20-25℃),子囊孢子在25-28℃水滴中2小時,即可萌發。在28℃和100%的相對濕度時,萌發率達96%;在25℃和98.5%的相對濕度時,萌發率僅33%。成熟的子囊孢子在適溫、高退時,只需4小時就可以萌發侵入葉片。

為害症狀

花生焦斑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莖稈和果柄。通常產生焦斑和胡麻斑兩種類型症狀。
葉片受害,多數從葉尖、少數從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呈楔形或半圓形向內發展,由初期褪綠漸變黃、變褐,邊緣深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後病部變灰褐色至深褐色,枯死破裂,狀如焦灼。葉片中部病斑,初與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形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大斑;病斑中央灰褐色或灰色,常有一明顯褐色點,周圍有輪紋,後期病班上產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的子囊殼。焦斑病與其他葉部病害混生時,常把其他病斑含在其病斑內,當病菌從葉片非邊緣侵染時,有明顯胡麻斑狀,常在葉片正面產生許多褐色或黑色小點,直徑約1毫米,不規則至近圓形,有時凹陷。收穫前多雨多露情況下,病害出現急性症狀,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水漬狀大斑塊,邊緣不明顯,迅速蔓延造成全葉變黑褐色焦灼狀枯死,並發展到葉柄、莖、果柄上,莖及葉柄受害,病斑呈不規則形,淺褐色,水漬狀,上生小黑點。

侵染循環

病菌以子囊果和菌絲體在遺留田間的或堆置在室內外的病株殘體中越冬或越夏。病菌經過越冬或越夏後,遇適宜的環境條件,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雨水或氣流傳播,落於花生葉片表面,萌發侵入。病害的潛育期15-20天左右。病菌在病斑內又形成新的子囊果,再次放出子囊孢子,傳播出去進行再侵染。在花生生長期內可以進行多次再侵染,每次再侵染後,出現一次發病高峰。

流行規律

田間通常比花生褐斑病發生還早,在結英中後期為害加重,在田間分布不均勻,有發病中心。適溫高濕、雨水頻繁的天氣有利於發病,氣溫25-28℃、相對濕度70-74%,有利於病菌孢子產生,子囊孢子擴散高峰在晴天露水初乾和開始降水時。病害潛育期15-20天,植株生長衰弱或生長過旺時易發病,田間低洼積水、濕度大、土壤貧瘠、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花生品種間抗病性有顯著差異。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育推廣抗病品種
生產上可因地制宜選用抗鏽病、抗葉斑病兼較抗焦斑病且高產穩產的花生新品種,如仲愷花1號、汕油21、粵油13等;育種科研單位也應在既有高產抗逆良種基礎上,重視兼抗焦斑病花生新品種的選育,為生產提供更多更好的花生良種。
  • 加強大田栽培管理
重病區和重病田宜實行輪作,水源方便的地方最好進行水早輪作;整治排灌系統,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清潔田園,重病田徹底清理燒毀病蔓以減少菌源,減輕發病;合理施肥,在花生田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質肥和磷鉀肥,不過晚、過多偏施氮肥,適時噴施葉面營養劑。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以上時,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每畝可選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100克,或50%多菌靈懸浮劑50-80毫升,或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40-60克,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90克,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5-35克等,兌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5%咪鮮胺水乳劑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懸浮劑5000-7000倍液等,均勻噴霧,畝噴藥液40-50千克。噴藥時宜加入0.03%的有機矽或0.2%洗衣粉作為展著劑,間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藥劑應交替輪換施用,可兼治其他葉斑病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