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發生。花生播後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爛種、爛芽。

基本介紹

  • 別稱:花生根腐病
  • 多發群體:花生
  • 常見病因: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侵染
  • 常見症狀: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
症狀,病原,傳播途徑,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由於本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乾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鐮孢菌、茄類鐮孢菌、粉紅色鐮孢菌、三隔鐮刀菌和串珠鐮孢菌5個菌種,它們都可產生無性態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無色,多為單胞,大小2-3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鐮刀形或新月形,具3-5個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單生或串生,直徑7-11微米。病菌習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數年,屬維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導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花生根腐病症狀圖花生根腐病症狀圖

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藉助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從作物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苗期多陰雨,濕度大發病重。連作田、土層淺、沙質地易發病。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並成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帶菌的種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農事操作而傳播。初侵接種體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種體為大、小分生孢子,能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通常植地連作、地勢低洼、土層淺薄、持續低溫陰雨或大雨驟晴、或少雨乾旱的不良天氣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應採取耕作栽培防病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種子關:做好種子的收、選、曬、藏等項工作;播前翻曬種子,剔除變色、霉爛、破損的種子,並用種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鬥神、多菌靈可濕粉加新高脂膜拌種,密封24小時後播種。
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
②合理輪作:因地制宜確定輪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輪作年限。
③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統,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增肥改土,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視天氣條件適期播種;注意施用基肥,抓好田間衛生,增肥改土,注意施用不帶病殘體的淨糞,適當增施磷鉀肥。在花生前期管理中應及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促梢旺長,促進花芽的分化,合理追肥澆水,並在開花前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根塊膨使地下果營養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產量。
④應採用特效殺菌劑+葉面肥混合灌根或莖基部噴施。可結合防治花生葉斑病、花生瘡痂病選用30%丙環唑∙苯醚甲環唑(愛苗)20毫升或50%氯溴異氰脲酸40克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百泰)16克+中聯化工藥肥合劑粒粒寶50ml兌水30~50公斤噴霧,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交替施用,噴足淋透。如果田間有蚜蟲、棉鈴蟲發生,可同時加入10%吡蟲啉20-25克、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或1.8%阿維菌素3000倍兼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