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狀濕地蘚

植株叢集,高約1. 5cm,莖直立,往往具分枝,密被葉,具腋生無性胞芽體。葉片乾燥時呈摺扇狀或波狀皺縮,潮濕時伸展,呈長鏟形或舌形、具龍骨突;葉邊平展,有時下部反卷;中肋粗壯,長達葉尖且略突出呈小尖頭,背面具粗疣。上部葉細胞較小,呈圓形一六角形,背腹兩面均稍具乳頭,同時具明顯突出的細疣,葉基細胞較長大,平滑,半透明。蒴柄高約8mm;孢蒴直立,長圓柱形,長2-2. 5mm;蒴齒缺如。無性芽胞呈圓球形,由3-4個細胞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狀濕地蘚
  • 拉丁學名:Hyophila rosea
  • 二名法:Hyophila rosea
  • :植物界
  • :蘚類植物門
  • :蘚綱
  • 亞綱:真蘚亞綱
  • :灰蘚目
  • :叢蘚科
  • :濕地蘚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植株矮小,密集叢生。莖直立,稀分枝。葉乾燥時內卷,呈長橢圓狀舌形,先端圓鈍,具小尖頭,葉邊全緣或先端具微齒;中肋粗壯,長達葉尖或稍突出;葉上部細胞小,呈方形一多邊狀圓形,具細疣或平滑;基部細胞長方形,平滑透明。雌雄異株,苞葉較小,或與葉同形。蒴柄細長,直立;孢蒴直立,長圓柱形;環帶分化,自行卷落;無蒴齒;蒴蓋圓錐形,先端有斜長喙;蒴帽兜形。孢子形小,壁平滑。
該植物雌雄異株,苞葉較小,或與葉同形。蒴柄細長,直立;蒴直立,長圓柱形;環帶分化,自行卷落;無蒴齒;蒴蓋圓錐形,先端有斜長喙;蒴帽兜形。

生長環境

多生長在陰濕的土地、岩石和潮濕的樹幹、背陰的牆壁上 、溫暖多雨地區森林。比苔類植物耐低溫,在溫帶、寒帶、高山凍原、森林、沼澤、常能形成大片群落。以土生為主,喜肥沃的陰濕環境或流水溪邊、岩縫,有時也見於向陽岩面,稀樹幹附生。
生長於岩石上,岩面薄土上,林緣或路邊土壁上,或見於林下林乾基部。

分布範圍

中國,喜馬拉雅山西南部及菲律賓

生物特徵

綠色自養性的陸生植物,植物體是配子體,它是由孢子萌發成原絲體,再由原絲體發育而成的。一般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體(配子體)大致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苔類,保持葉狀體的形狀;另一種是類,開始有類似莖、葉的分化。
沒有真根,只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單細胞或一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其支持固定作用。莖內組織分化水平不高,僅有皮部和中軸的分化,沒有真正的維管束構造。葉多數是由一層細胞組成,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