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爾村(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花爾村)

花爾村(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花爾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爾村隸屬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鎮下一個行政自然村,村包括五個隊和四灘卜、大井窪,東臨南村、十大股、周家地、索家村,南臨章蓋營、禮拜寺,北臨平地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爾村
  • 外文名稱:Flower village
  • 地理位置: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
  • 北臨:平地泉鎮
位置,歷史,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地圖信息,

位置

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
屬於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下的一個行政自然村

歷史

花爾村位於平地全鎮以南四公里,全村大約500戶家庭,今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花爾村在清朝長期作為察哈爾右翼正黃旗的駐牧之地。光緒年間,清政府為支付庚子賠款,被迫同意教會在此放地招民墾種。其後民國政府設定墾務局,實行內地移民實邊墾牧政策,蒙古民族的牧地開始逐年被開墾變為耕地,花爾村範圍內逐漸有定居形成村落。民國時期平地泉為豐鎮縣三區,公所設在平地泉村,平地泉鎮自古地處歸綏(今呼和浩特)、陶林(今察哈爾右翼中旗)、山西省大同等地來往商路要衝,出現了滿足商旅驛客需求的各類店鋪商號、手工作坊等服務加工行業。日漸成為周邊地區的貨場集散之地。今平地泉鎮區內殘存的古城址就是當時商貿繁華的見證。民國8年(1919年)京綏鐵路修至蘇集(花爾村西北方向2公里處)時,原設計在今平地泉村建平地泉火車站,但因平地泉地區天主教會、教民的干預反對,只得將車站移至平地泉北的老鴰嘴(今烏蘭察布),因站名已備案,不便更改,車站建成後仍用了“平地泉車站”站名,而平地泉改為“老平地泉”之稱,以示區別。
民國37年(1948年)09月,集寧縣、正黃旗等地獲得解放。老平地泉被設定為集寧縣第四區。公所設在平地泉村,同時建立了老平地泉鄉。1957年撤區建鄉,建立大鄉老平地泉鄉,屬集寧市郊區管轄。1958年09月,撤鄉建社,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59年02月撤銷平地泉鄉、白海子鄉、三號地鄉,成立平地泉人民公社。1962年分設為平地泉、三號地、白海子3個人民公社。1964年08月劃歸察哈爾右翼前旗管轄,下設11個生產隊。1983年撤社建鄉,成立平地泉鄉。1994年07月撤鄉建鎮,成立平地泉鎮。

地理環境

村東、南、北都是肥沃的水澆地,村西是一座小山,翻過山是村裡的旱地。
村西有山,但已被村公社出售,具體賣多錢不清楚,山石用以修建周邊鐵路、高速路基而基本快夷為平地,環境遭到不可逆破壞,並無種植樹木植被。

社會

察右前旗平地泉鎮花爾村農村互助幸福院
2010年,察右前旗把農村互助幸福院及敬老院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截至2012年10月,全旗已建成鄉鎮敬老院6所,床位350張。全旗集中供養床位1000張,集中供養率達到50%。形成了中心敬老院、區域性敬老院、鄉鎮敬老院、農村互助幸福院四位一體的集中養老服務體系。
在察右前旗平地泉鎮花爾村農村互助幸福院記者看到,幸福院內土地平整、設施齊全。醫務室、活動室、小超市應有盡有。此外幸福院還安排了一定面積的耕地,建設蔬菜大棚和豬、雞舍,以便豐富老人們生活。
花爾村農村互助幸福院占地面積20畝,投資總額600萬元,建設住房100套,管理用房10間。建成後可容納100戶空巢老人及貧困老人居住。戶型結構為42平方米和28平方米兩種戶型。戶型功能有儲藏室、水沖室衛生間、廚房、中炕、前客廳。

經濟

村民主要已耕種為主,以甘藍、西芹、土豆、玉米、甜菜等作物為主,村東都是肥沃的水澆地,一部分被政府以9000元/畝的價格徵收,一部分是修建G7高速以28000元/畝徵收;村西基本都是旱地,主要種植胡麻、油菜籽、蕎麥為主,基本已被政府以8000元/畝的價格全部徵收,2014年村中部分農民已無地可種,基本失業,以打零工為主;
具體村內主要收入不清,村公社從未公布賬務;

文化

花爾村主要以二人台秧歌為主。

交通

X501從村穿過,但今天已經破舊不堪,坑坑哇哇,所有中巴班車已經不走這條路了,給村民出行帶來很多不便,有條件的家庭以電動車為出行工具。
花爾村西不到1公里,有高速G208國道、G55二廣高速(北起內蒙古自治區的二連浩特市,南至廣東省的廣州市);
花爾村北有京新(北京-新疆)G7高速、京藏(北京-西藏)G6高速;
花爾村東有近兩年修建的察哈爾大道;
在鐵路方面,京包鐵路、集張(集寧-張家口)高鐵,有土貴烏拉、蘇集、集寧南車站;

地圖信息

地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五八一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