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說唱”是玉溪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曲藝形式之一。早在一九一二年以前,在城鎮及鄉村,一些吃素的齋奶,在閒暇時,以勸善為目的,進行講故事、說唱。內容有“白鸚哥行孝記”,“二十四孝圖”、“金鈴記”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燈說唱
- 地區:玉溪地區
- 始源:一九一二年
- 地方:城鎮及鄉村
基本介紹,說唱形式,表演方法,說唱技巧,
基本介紹
一九二三年間這種說唱開始有男的參加,?K使用單一樂器伴奏,如小胡琴(小二胡)、笛子、月琴,或敲打木魚等。常在節日廟會進行演唱活動。出場演唱的多是男角。一九三八年間發展到茶室清唱,一至幾人坐唱,一般沒有專業人員,只是業餘愛好者演唱。
一九六五年,玉溪專區曲藝代表隊把花燈說唱這一形式搬上舞台,排演的劇目有《石匠王大爺》、《老伴投肥》等,?K參加了省曲藝調演,受到有關領導部門的重視和觀眾的熱烈歡迎。一九七五年,玉溪地區花燈團用這一形式排演了《春催杜鵑》,作為我省的代表曲目之一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一九七九年,為國慶三十周年獻禮,又排演了《一張考卷》參加省調演,獲得了優秀獎。
說唱形式
花燈說唱突破了坐唱的形式。在聲腔方面,坐唱是按曲填詞,花燈說唱卻是依詞譜曲,這就賦給編者唱詞以靈活性的優勢。它有完整的唱段,也有說中帶唱,唱中有說,似說似唱的段落,還有配上音樂的數板及韻白,伴奏由單一樂器發展為,二胡、南胡、琵琶、揚琴、打擊樂器組成的小民樂隊,使說唱音樂更為豐富多彩。
表演方法
在表演方面,坐唱缺乏身段,沒有大幅度的動作,花燈說唱搬上舞台必須同時給觀眾聽覺美、視覺美的藝木享受。因此在導表演中,靈活運用戲曲中的唱、做、念、舞的表演程式,同時選擇採用了花燈歌舞身段,以各種不同的身段和花燈扇花、葳步來塑造劇中的不同人物。
另外,花燈說唱與花燈劇也有所區別,它雖屬花燈的支系,但更應該屬於曲藝的範疇。在道具方面,戲曲表演中人物所須之道具,虛虛實實都能帶上舞台使用,可花燈說唱這一形式,要求道具簡便活用,因此,一把扇子可以當作多種道具使用,如筆、擔、棒、漿、書畫,匕首、茶盤、花束等。使用巧妙自如,故而花燈說唱中的扇子有“萬能道具”之稱。
花燈說唱不象戲曲那樣,由演員扮演人物,“現身”於觀眾面前來“說法”,而是通過說唱者,時而“跳出”變角色為敘述者、評論者以至鑑賞者來交待人物,銜接劇情、評價好惡,渲染氣分,引導觀眾;時而又“跳入”變敘述者、評論者為劇中角色,有時分扮多角,有時多人只扮一個角色,這是花燈說唱與花燈劇的重大區別。
花燈說唱在表演上,要求演員有說功、做功、舞功等多方面的基本功,因為常常一人演多角,所以生、旦、淨、醜的表演特點,都要基本掌握,才能表演出色,吸引觀眾。角色的“跳出”“跳入”要敏捷清晰,不能含糊混淆,而是要求角色形象儘可能豐富典型,評述活潑動人。
說唱技巧
花燈說唱要充分發揮溶文學、音樂、表演為一爐,內容短小精捍,形式靈活自由的優勢,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音樂流暢,表演明快,才能生動活潑,感人至深。對於這一曲種,只要我們辛勤鑽研,不斷創新,美好的前景將如飲醇酒而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