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村

花江村

花江村位於北盤江畔,所轄區域為原小花江村、廖家屯村管理區域,村委會駐地為李家屯組,距鄉政府駐地4.8公里,下轄9個自然寨12個村民小組,花江組(原小花江村轄區)與關嶺縣板貴鄉隔江相望。全村共679戶,總人口3259人,花江村平均海拔850米,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全村國土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536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油菜、花椒、李子等。在脫貧攻堅時期,屬全省二類貧困村,全村於2016年脫貧退出。花江組旅遊資源豐富,現有清代修建鐵索橋遺址、摩崖石刻群,以及重建的花江鐵索橋,在鄉村振興示範試點建設中,建有花江村紅色教育研學基地。

2016年12月9日,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列為“中國傳統村落”。

2019年12月31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江村
  • 外文名:huajiangcun
概況,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自然條件,人口民族,人口總數,主要民族成分,經濟情況,生產總值,主要經濟產業,

概況

花江村布依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有美麗壯觀的北盤江峽谷風光,有清朝年間修建素有“飛虹鎖天”之稱的鐵索橋;有紅軍長征時張艾平將軍部隊走過的“長征路”;有從貴陽、安順至興義入滇的“古驛道”;有“飛虹鎖天”、“功成不朽”、“萬緣橋”、“屹然大觀”等磨崖石刻;有天然飛瀑;有民國時期傳奇人物貴州省主席李曉炎將軍故居和墳墓等資源。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2006年花江村被省、州、縣、鄉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及民族村寨建設示範村,相繼修通了花江村至鐵索橋的旅遊路,維修了花江村寨子的路,建成了村文化廣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捐資30萬元修建的小花村國小落成並投入使用,實施了民居改造和扶貧養羊項目,為村民安裝了太陽能節源路燈。現爭盼上級單位、部門幫助解決的是村容村貌的改造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設資金,旅遊資源的開發等。
小花江紅色文化研學基地,是花江村“紅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的核心組成部分,這裡曾一度閒置、荒草叢生,邀請四川大微翰地規劃設計機構完成規劃設計,眼下,一座集參觀、學習培訓、康養休閒於一體的教育研學基地正拔地而起,“醉紅小花江”文旅融合田園綜合體正逐步成型。
駐村第一書記劉玉高介紹,花江村以州級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創建為契機,經過全面摸底研判和深入調研論證後,決定依託峽谷風光、國家濕地公園及茶馬古道——貴州花江摩崖石刻群、布依古寨、紅色文化等資源優勢,確立了“醉紅小花江”建設主題,圍繞“旅遊+”進行全面打造。

行政區劃

所轄村:李家屯組,廖家屯組,吳家屯組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行政區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01.0畝

自然條件

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資源:旅遊、民族文化

人口民族

人口總數

2598人農業人口:47人 非農業人口:2551人

主要民族成分

漢族,布依族

經濟情況

生產總值

857.34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

玉米、水稻、小麥、花生、油菜、花椒、砂仁等
名特產品:花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