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枝格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馬白鎮
- 地理位置:距離鎮5.00公里
- 面積:7.19 km
- 電話區號:0876
- 郵政編碼:663799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8.00℃
- 人口數量:6301人
- 車牌代碼:雲H
- 耕地總面積:5,188.52畝
- 海拔:1350 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其它相關,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188.52畝(其中:田2822.28畝,地2366.24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596.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83.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八角、柿子。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
全村有 1357 戶通自來水,有 1357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357 戶通電,有 123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237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7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659 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路;進村道路為 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5.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5.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77 輛,機車 402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355.30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68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1 戶;建有小水窖 11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6 戶。
全村有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有 77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8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935.6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80.00萬元,畜牧業收入1746.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901頭,肉牛440頭,肉羊380頭); 林業收入3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098.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93.63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374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2.8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0人 ,在省內務工178人,到省外務工18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80戶,共鄉村人口6301人,其中男性2163人,女性793人。其中農業人口5516人,勞動力4798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17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1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花枝格國小、落卻國小,中學生就讀到。
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62人,中學生2974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5個,黨員總數150人,黨員中男黨員80人,女黨員30人。 團員9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188.5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9元,一事一議籌勞370個。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少技術人員,醫療設施不全,田間道路設施不完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養殖業,種植業。
其它相關
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息。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馬關屬益州爿羊爿郡進桑縣。東漢時改屬進乘縣。三國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屬興古郡進乘縣。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屬寧州梁水郡新豐縣。北周時,屬西爨(白蠻)地。隋代屬昆州。唐初馬關屬南寧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詔時屬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國前期, 屬通海都督矣部,後期屬最寧鎮矣尼迦部。
元初在雲南實行軍事統治。至元八年(1271年),屬南路總管府阿僰萬戶舍資千戶。 至元十三年屬臨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屬八寨長官司,直隸雲南布政使司,後屬臨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長官司。從宋皇佑初年至清初,馬關為龍氏土司領地達600餘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歸流”後,馬關屬開化府。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設“馬白關”。雍正八年設馬白同知專理對外事務。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設安平廳,改馬白同知為安平撫彝同知。安平廳署設於開化(今文山)與知府衙門同城。安平廳轄永平、逢春、東安3里。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中國喪失了對越南的宗主國地位,越南變成了法國殖民地。光緒十三年,中法兩國互派官員至中越邊境勘定邊界,都龍等地回歸中國, 取名歸仁里,為安平廳管轄。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安平廳衙門由開化移至馬白。宣統三年(1911年), 安平廳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義影響下,於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回響國民革命豎旗反正。
民國2年(1913年)改廳為縣,先屬蒙自道管轄, 後屬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因其與貴州安平縣同名,故改為馬關縣。民國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權。隸屬雲南文山專區。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後,屬雲南省文山州至今。
花枝格原名田房,清初年間,大地主楊田主打死一乞丐(花子),周圍乞丐窮人云集此地和楊做鬥爭,得花子街(本地方言年“gai”第一聲),後取諧音書寫為花枝格。
花枝格村隸屬雲南省馬關縣馬白鎮 ,地處馬白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 公里。轄26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357 戶,有鄉村人口5947人,其中農業人口 5947 人,勞動力 3680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2734 人。
花枝格村民委員會轄14個自然村:花枝格、七園、小寨、多樂、上新窯、下新窯、落卻、桐子園、老窯、小老窯、乾田沖、彎田、水井邊、中寨。
轄區內有花枝格中學、花枝格國小、老窯國小、落卻國小。有國營煤礦、公社煤礦、小興煤礦、滑石板煤礦及馬關水泥廠、興建馬關水泥廠。採石場8個、磚廠5個、及一個化肥廠。屬於馬關縣工業園區所在地。煤炭、石灰岩等礦產資源豐富,農業欠發達,農村基礎水利設施有待完善。主要農作物為玉米、花生、茶葉、油菜、水稻、菸葉等。轄區內森林覆蓋較少。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二零九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