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資源環境,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口衛生,基層組織,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東鄰新平縣,南鄰撇村委會,西鄰文俄村委會,北鄰卜勺村委會。轄唐房箐、蘇家等20個村民小組。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2008年該村有農戶625戶,有農業人口2484人,勞動力106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7人。
資源環境
全村國土面積14.54平方公里,海拔1857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310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40畝(其中:田994畝,地3946畝),人均耕地2.0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93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2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500畝。該村有磁鐵礦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1萬元,占總收入的35%;畜牧業收入204萬元,占總收入的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85頭,肉牛44頭,肉羊121頭);漁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0.05%;林業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46.5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1904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0人(占勞動力的12%),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302戶通自來水,有312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50.81%)。有60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和37%);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0戶(分別占總戶數的37%)。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 ;距離最近的車站1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1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0輛,機車130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全部是土木結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161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僳僳族4人,漢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人,參合率8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水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庫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2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農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救濟、救災物資發放情況。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阻礙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發展;2.土地貧脊,廣種薄收,生存條件惡劣;3.醫療設施缺乏,看病就醫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進村道路硬化,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種植;3.發展肉牛,山羊養殖形成一定規模;4.逐步完善教育,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解決看病就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