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花子街
- 主題詞:花子街,民間文學,口頭文學,敘事性民歌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上世紀四五十年代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
簡介
《花子街》是民間口頭文學,主要流傳於港閘區天生港鎮八一村以及周邊一帶。傳承方式主要是口授身傳,至嚴金鳳開始文字記錄。《花子街》故事完整,情節曲折,主題鮮明,語言樸實,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民眾語彙豐富,生活氣息強烈,鄉土風味濃厚,比喻鏗鏘有聲。是以南通方言為語言的有仄有韻的敘事性民歌。全篇以詩歌形式出現,約二千多行,一萬五千多字。作品中出現的人物雖不多,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全篇以現實主義為主體貫穿其中,結尾充滿浪漫主義傳奇色彩,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港閘區還是首次發現,在南通市也不多得。
歷史淵源
中國民間文藝家嚴金鳳,從1950年起從事民間文學工作,喜愛民間文藝,蒐集山歌、號子、情歌、抗日歌謠、五山山歌、打諢歌等千餘首,蒐集民間故事傳說數百篇,發表200餘篇,發表散文等近百萬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年幼的嚴金鳳與姨伯徐順及徐順之子王金龍(均已故)作伴,兩人善長編唱山歌,這一切均被年幼的嚴金鳳收入記錄本,後來成就了長篇敘事民歌《花子街》。
基本內容
《花子街》是民間口頭文學,主要流傳於港閘區天生港鎮八一村以及周邊一帶。傳承方式主要是口授身傳,至嚴金鳳開始文字記錄。姨伯徐順老家住在管家夾壩(今幸福鄉),從小父母雙亡,討飯為生,年輕時靠唱山歌、說口話(吉利話)、說利市等民藝餬口。後流落到港閘潤成圩(今閘西鄉),被油榨老闆王長春收留,在磨坊養牛,做夥計,徐順與王女相愛招贅王家為婿。解放初期,年幼的嚴金鳳家中不幸遭遇火災,燒得寸草無存,無處棲息,每天只好去和徐順作伴,在他的養牛棚里過夜。睡時姨伯給他說唱《花子街》,說得琅琅上口、有仄有韻,唱得粗獷高亢、娓娓動聽。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催人淚下。年幼的嚴金鳳深深地被故事打動了,當時出於好奇,就照著姨伯講的故事記錄下來。1960至1962年南通市文聯發動蒐集民間文學,重點是採集民歌,嚴金鳳作為一名民間文學的愛好者,四外蒐集四句頭的山歌、民謠以及一些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卻較簡單的長歌,先後蒐集近千首,交南通市文聯編輯油印成冊,於是造就了初具規模的長歌《花子街》。
基本特徵
《花子街》故事完整,情節曲折,主題鮮明,語言樸實,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民眾語彙豐富,生活氣息強烈,鄉土風味濃厚,比喻鏗鏘有聲。是以南通方言為語言的有仄有韻的敘事性民歌。全篇以詩歌形式出現,約二千多行,一萬五千多字。
主要價值
作品中出現的人物雖不多,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全篇以現實主義為主體貫穿其中,結尾充滿浪漫主義傳奇色彩,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港閘區還是首次發現,在南通市也不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