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子崗伏擊戰

花子崗伏擊戰

花子崗伏擊戰是指:新四軍在皖中花子崗對日軍車隊的一次伏擊戰,合肥主要對日戰鬥之一。

1938年9月12號的深夜,一列日軍汽車隊正駛過花子崗(今花崗鎮),爆炸聲忽然響起,隨即兩邊的路溝里也炸出了無數槍聲,一場伏擊戰就此打響。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5月14日,合肥淪喪,廬西大地生靈塗炭,哀鴻遍野,花子崗沿合安路公路兩側村莊悉數被毀,3000餘間民房付之一炬。當是時,中共中央將紅軍先後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敵後抗日前線。新四軍四支隊奉命東進,9月12日這場伏擊,就是為了為配合正面戰場保衛大武漢,積極尋找戰機,打擊自合肥西進之敵。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四支隊以第七團一營擊毀汽車45輛,斃敵80餘人,繳獲步槍24支、輕機槍1挺、刺刀70把、軍旗11面、防毒面具12套及其他軍用品。9月16日,第四支隊七團一營在花崗再次伏擊日軍汽車隊。日軍40餘輛汽車由合肥開往桃溪鎮,新四軍突襲車隊尾部,斃傷敵人33人,炸毀汽車7輛,繳獲汽油150桶、大衣11件、軍毯10條、防毒面具8套及其他軍用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子崗伏擊戰
  • 外文名:Huazigang ambush
  • 別名:花崗鎮
  • 擊毀汽車:45輛
  • 擊斃日軍:80餘人
  • 繳獲槍枝:24支、輕機槍1挺
  • 作戰地點:安徽 合肥 皖中花子崗(今為:肥西花崗鎮
  • 作戰時間:1938年9月12日
  • 我方參戰兵力:新四軍第4支隊第7團第1營
  • 敵方參戰兵力:日軍第116師團一部
  • 繳獲物資:刺刀70把、軍旗11面、防毒面具12套及其他軍用品
詞義解釋,歷史背景,盧溝橋事變,日軍入侵合肥,合肥淪陷,打響第一槍,關於伏擊戰,

詞義解釋

用伏擊戰打擊運動的敵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價,換極大的勝利。
花子崗伏擊戰
花子崗地圖

歷史背景

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自1937年冬開始,日軍即經常派轟炸機空襲合肥。

日軍入侵合肥

1938年5月,日軍在侵占和縣、含山、巢縣(巢湖)等地後,集結了2000多人的兵力,由巢縣分兩路向合肥進犯。
1938年5月13日下午,由六家畈、長臨河一帶西犯的日軍一部500餘人,逼近合肥城東南國民黨守軍陣地前沿五里廟一帶;18點30分,沿合巢公路西進的1000多名日軍向店埠國民黨軍陣地發起攻擊。19時30分,日軍開始全線攻城。合肥守軍雖然頑強抵抗,但因兵力不足,加之布防不當,14日凌晨,朱家崗、王大郢一線陣地被日軍摧毀。5月14日8時30分,國民黨守軍抵抗不住,向西撤退,日軍隨即以12架飛機轟炸掩護後續部隊攻城,先後從德勝門(現稻香樓附近)、小南門(現大鐘樓附近)侵入合肥城。
古城合肥遂被日軍攻陷。不久,合肥縣130個鄉鎮中有38個成為淪陷區,17個成為半淪陷區。
花子崗伏擊戰
日軍入侵合肥

合肥淪陷

合肥淪陷當日,日軍侵入城內,居民分別向西、北方向奔逃。北門外的一座石橋,是出入北門的必經之路,難民蜂擁過橋,把橋面擠得水泄不通。此時,滅絕人性的日軍竟以機槍掃射,霎時橋上屍首枕藉,橋下屍體滿壑,河水為之斷流。次日起,日軍又在全城挨家逐戶搜捕,將所有被懷疑者抓到衛衙大關(今衛民巷一帶)等地進行集體屠殺。數日之內,死於日軍刀槍之下的即有5000餘人,超過當時留城人數的一半。為防備游擊隊和抗日武裝的襲擊,日軍將城牆外沿附近所有影響視線的房屋、樹木全部燒毀。城內的最高建築四牌樓也被日軍炸毀。
占領合肥以後,日軍又騷擾四鄉。1938年6月初,日軍在肥南三河鎮屠殺百餘無辜百姓。同年秋,日軍數次洗劫肥西花子崗,全鎮3000餘間房舍被盡數焚毀。1940年春的一天,日軍從店埠、古河、雙墩集等地調集1000多人,在3架飛機的掩護下,對以肥東縣梁園鎮為中心的地區進行血腥“掃蕩”。
當時全村原本有420多口人,被日軍殺害412人,死裡逃生的只有十幾人。
花子崗伏擊戰
淪陷後的合肥城

打響第一槍

據有關部門在戰後粗略統計,抗戰期間,合肥城鄉人民直接被日軍殺害的達6萬餘人。日軍在合肥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合肥人民的憤慨。從城市到鄉村,從東鄉到西鄉,廣大合肥人民同仇敵愾,紛紛挺身而出,駐守在合肥西鄉的部分國民黨愛國官兵,亦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多次與日本侵略軍展開殊死搏鬥。
據黨史部門提供的材料顯示,1938年初,黨中央指示新四軍四支隊可沿皖山山脈進至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3月,新四軍四支隊在司令員高敬亭率領下,分別從湖北省的七里坪和河南省信陽縣邢集誓師東進,開赴抗日前線。
新四軍抗日第一槍,於1938年5月12日打響。當天,新四軍四支隊九團偵察隊和二營四、六兩個連在巢縣蔣家河口,成功伏擊日軍,擊斃敵人20多人,而新四軍則無一人傷亡。這是新四軍打響的抗日第一槍。副軍長項英稱蔣家河口戰鬥是新四軍“開始第一次勝利的戰鬥”,規模雖然不大,卻揭開了新四軍在華中敵後游擊戰爭的序幕。
花子崗伏擊戰
新四軍獲得的戰利品

關於伏擊戰

一般分為待伏與誘伏兩種.待伏,是在偵察到敵人出動的兵力、時間和必經之路後,預先設下埋伏,待機殲敵.誘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設伏,然後用少數部隊誘敵上鉤,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後給予沉重打擊;或者假攻一個點,引誘別的敵人前來增援,在路上伏擊敵人的增援部隊.伏擊的對象,主要是敵戰鬥人員較少的運輸隊、汽車、火車、船隊和零星小股分隊,以及飢餓與疲憊不堪的戰鬥部隊,以便速戰全殲.
伏擊的地點,一般選擇在敵人必經之路上,能隱蔽地配置兵力和發揚火力,便於突然發起衝擊、圍殲和捕捉敵人,便於迅速轉移,而不利於敵回擊和突圍逃竄的地點.
伏擊戰的行動要迅速隱蔽,嚴密封鎖訊息,搞好伏擊地域的偽裝.伏擊戰指揮要靈活果斷,發起戰鬥要適時,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敵人措手不及時,勇猛出擊,速決全殲.遇到強敵時,不能達到速決,應給予火力殺傷後,隱蔽而迅速轉移.
伏擊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把兵力分為側擊、堵擊、尾擊三部分,以側擊為主,實行堵頭、斬腰、截尾的戰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