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堂淚

花堂淚

《花堂淚》取材於清嘉慶年間,上蔡東岸劉莊有一民婦蘇玉霜,不幸青春喪偶,與年邁的公爹和乳齡6個月的姣兒慶三相依為命,夏為公爹打扇驅蚊,冬為公爹燒水泡腳,抓藥熬湯,盡心侍奉,孝敬老人,賢慧懿德,名傳百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花堂淚
  • 文學體裁:正劇
劇情簡介,特色唱詞,發展,

劇情簡介

縣令暗察,遇歹人劉麼,將計就計,設花堂以試蘇氏孝心,後見玉霜大孝為懷,寧貧不嫁,隨贈黃金濟助度日。隨之,書寫孝卷,上報金殿,孝感龍心,嘉慶帝欽賜皇匾旌表,又傳旨修建“蘇氏節孝坊”。遺址尚存,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此,具有高級民間戲劇藝術師職稱、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的農民劇作家陳玉德敏銳地察覺到這個題材的現實意義,歷時兩個多月,查閱上蔡相關歷史文獻,走訪東岸一帶鄉村,決心以古之人、古之事、古之情盤活這個已沉睡二百多年的老故事,以當代人權觀念和審美情趣,大膽摒棄了“節孝坊”素材中摧殘女性“守節”的內容,牢牢抓住中華民族“孝”的美德這一永恆主題和呼喚人性道德回歸為己任進行了重筆濃彩精心創作。在劇本構思中,作者設定了妄圖霸占蘇氏幾間破房和貧瘠薄田的堂兄劉麼作為反派人物,用其激化戲劇矛盾,營造戲劇情勢,結構出“暖床”、“送餅”、“栽贓”、“勸嫁”、“牽線”、“蕩舟”、“贈金”七個場次,一線貫穿,首尾相顧,全劇突出一個“孝”字,滿篇寫盡一個“情”字。人物形象單純明朗,好壞分明。巧妙借用“巧合”、“誤會”、“吃驚”、“突轉”等戲劇技巧,字裡行間,可見作者寫作功夫之深。

特色唱詞

值得一提的唱詞、道白具有渾厚的鄉土氣息,極具地域特色。劇中姓名確有其人,地名真有其址,如戲中提到的東岸、劉莊、林堂,塔橋、白圭廟、韓寨等10多處鄉名村寨,拉近觀眾心理與劇中情境的距離,本地人看本地戲,使當地觀眾與劇中人物形成一種自覺的親近感、真實感和自豪感。不用說,贏取觀眾的喜愛和該劇的經久流傳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花堂淚》雖為正劇,仍不乏幽默調侃的機趣語彙。“好人有好報,壞人受罰處”的大結局,滿足了觀眾特別是農民觀眾欣賞戲曲的心理需求與視覺習慣,達到了借古警今、鼓舞好人、鞭撻壞人、激勵眾人的社會效果。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安定離不開家庭和諧。“大孝美德佳傳千古,恰是蔡河流水長……”其戲主旨,不言而喻。

發展

《花堂淚》取得可喜可賀成績,有理由相信,上蔡的同行們一定會鍥而不捨,千錘百鍊,使《花堂淚》一劇在思想內涵、藝術品位等方面有大的飛躍,定能唱紅上蔡、唱遍天中、唱響中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