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花園口鎮北濱黃河,南距鄭州城區17.5千米,素有鄭州北大門之稱。鎮轄石橋、花園口、申莊、大廟、京水、南月堤、祥雲寺、八堡8個行政村。107國道過境。索須河、賈魯河、人工引黃灌渠穿境。
[代碼]410108100:~200石橋村 ~201花園口村 ~202申莊村 ~203大廟村 ~204京水村 ~205南月堤村 ~206祥雲寺村 ~207八堡村
沿革
1958年屬老鴉陳公社,1963年劃歸柳林公社,1969年建花園口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6.6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花園口、李西河、常莊、馬莊、西黃劉、金窪、大廟、弓莊、京水、祥雲寺、南月堤、八堡、中莊、石橋14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2003年,馬莊村劃歸新城街道管轄,弓莊、金窪、西黃劉3村劃歸迎賓路街道管轄。
[歷史]1938年蔣介石為阻日軍西侵,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禍及豫、皖、蘇三省。1947年堵口後,在合龍處建亭立碑,碑文載刻工程紀實。
歷史
花園口是鄭州北郊的一個老地名,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宋代時已有村落,後變成黃河渡口。明朝嘉靖年間,舉人許詩任工部主事,管理黃河,防汛築堤,救民苦難。他曾在今東大壩之北的桂家莊、許堂(兩村均遷圈堤里,合稱南月堤)一帶建了一座540畝的大花園,內植四季花木、奇香異葩,遊人如織,緊連著花園有個黃河渡口,這渡口人稱花園口。至清康熙三十五年(1628年)或稍後圮入黃河中。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為阻止日軍西犯,以水代兵,下令在花園渡口西側炸開
黃河大堤,造成
平漢鐵路以東地區的洪水泛濫,使豫、皖、蘇三
省四十四縣蒙受水患,傷亡慘重,史稱“
花園口決堤事件”。黃河改道八年零九個月,給河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花園口從此馳名中外。
市場發展
位於鄭州市北部、昔日因蔣介石扒開黃河大堤而出名的花園口鎮,隨著鄭州 市區的“東推北擴”,新近成為開發的熱土:正在建設PVC建材、家具、醫藥、農化四大市場。
花園口鎮屬於
邙山區,位於國務院批准建立的鄭州“三港五區”中的觀光旅遊度假區,緊傍黃河大橋和107國道,交通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2008年7月,邙山區領導赴江浙地區考察後,帶回了敢為人先不爭論、建設既富財政又富人民的大市場的發展理念。花園口鎮結合自身情況,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突破口,拓寬招商渠道,迎來了四大批發市場入駐。
為給建設大市場打好基礎,花園口鎮注重建設“軟”“硬”環境。土地資源十分珍貴,農民利益必須兼顧。為確保鄭州市東繞城公路拆遷工程的順利進行,花園口鎮採取“走高補償”的原則,對沿線10餘戶需全部拆遷的民眾重新劃給宅基地。同時,對5個行政村的占地情況分別酌情給予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助費和附屬物補償費,整個工作過程顯示透明度,從而使工程建設得以快速開展。
花園口鎮開展土地招商、項目招商、技術招商和企業招商,拓寬了招商渠道。至今,該鎮已引進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業納稅項目1個,年納稅額20萬元以上的非工業納稅項目8個。2008年上半年,新增非公有制企業9家,占目標任務的75%。
PVC建材、家具批發、醫藥批發、農化等四大市場占地1190畝,計畫總投資10800萬元。用地協定已經簽訂,土建工程陸續開工。在不遠的將來,鄭州市將產生一個新的工商業功能區。
城鎮建設
靖宇縣花園口鎮政府加大對鎮區內的環境整治工作,由鄉建辦牽頭,對鎮區內的占 路市場按照“疏堵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集中治理,使鎮內主幹道無亂堆亂放現象,對環境衛生整治,通過對鎮區內各單位劃分責任區,做到了“五淨一徹底”標準,小街巷達到基本無積存垃圾的標準,對占道經營違章廣告牌匾以及轄區主要出入口、道路兩側髒、亂、差的現象進行清理。在整治過程中,堅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規範,一手抓抓鞏固,一手抓延伸,確保了整治目標的完成。在整治過程中,共清出垃圾18車,拉土29車,填補花池子40多個1200延長米,清理石頭6車,播種草籽6斤,投入資金2000多元。通過治理,鎮區內的面貌達到了靚麗整潔。
所轄村屯
花園口村:位於
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北3公里處,北依黃河,東臨鄭州黃河公路大橋,107國道由村穿過。據傳,明朝此處為黃河渡口,許某在此建一座花園,故名花園口。轄核桃園、劉家堤、靳家堤、趙高莊、化莊、新村6個自然村,10個村民組,1850人,61名黨員。耕地43.4公頃,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和蔬菜。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360元。
京水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3.5公里處。據《辭源》載:“賈魯河鄭縣以上謂之京水
”,因村當時建於京水之濱,故名。轄京水、蘭墳、王莊3個自然村,18個村民組,3950人,128名黨員,有回、漢兩個民族,其中回族1000多人。耕地320.7公頃,主要種植蔬菜、水稻、小麥。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673元。
大廟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1.5公里處。據傳,村原名黃埔莊,唐朝尉遲敬德在村西建了一座大廟,逐漸大廟代替了原村名。轄大廟、李拐、張莊、邵莊和小張莊5個自然村,12個村民組,2625人,99名黨員。耕地156.5公頃,主要種植蔬菜和水稻、小麥。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657元。
南月堤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北4.5公里處,臨黃河大堤。此地原有許桃村、史家堤、桂家莊、許家堤四村,1938年國民黨政府決花園口大堤,四村被沖毀。後四村逃荒的人回來合併一起,在月牙形的大堤南邊建村,取名南月堤。轄趙蘭莊和南月堤2個自然村,8個村民組,1140人,46名黨員。耕地59.3公頃,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483元。
祥雲寺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南7公里處。據傳,唐初
尉遲敬德在此建有
祥雲寺,明末王姓遷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寺為村名。1938年國民黨政府決花園口大堤,村被沖沒。1962年重建,仍用原名。轄祥雲寺和東崗2個自然村,2個村民組,574人,18名黨員。耕地39.3公頃,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799元。
花園口鎮
申莊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14公里處,緊臨黃河大堤。據《申姓家譜》載:“明中期,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取名申莊。”轄3個村民組,808人,34名黨員。耕地50公頃,村建有魚塘,以養殖業為主。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862元。
石橋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16公里處。村原建在索須河一座石橋兩側,故名。轄石橋、張橋和新石橋3個自然村,6個村民組,1520人,43名黨員。耕地90.67公頃,村建有魚塘,以養殖業為主。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875元。
八堡村:八堡村位於惠濟區花園口鎮人民政府東10公里處。清光緒年間,因村建於黃河大堤上防汛修築的堡房而得名。轄六堡、七堡、田河、八堡、小八堡、凌莊和於莊7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2222人,81名黨員。耕地148.67公頃,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和從事養殖業。村辦有企業。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4775元。中國--荷蘭奶牛示範中心和黃河生態旅遊區在村北黃河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