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風(花開時吹過的風)

花信風(花開時吹過的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們把花開時吹過的風叫做“花信風”,意即帶有開花音訊的風候。明張岱《夜航船》里這樣記載:

宋徐俯詩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歲時記》曰:“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穀雨。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信風
  • 記載詩經
  • 俗話:“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
  • 又稱:二十四風
簡介,

簡介

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因為是應花期而時的風,所以叫信。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誌,如植物的蔭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繁育、遷徙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的,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律現象叫做物候。
《記載詩經》的“四月秀羅、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等等,都是物候的體現。
程大昌《演繁露》曰“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陸游《游前山》也有“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的關於花信風的描繪。
物候與農時關係密切。我國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學最早的國家,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並逐漸發展成一年 24 個節氣和 72 候。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廣群芳譜》更有 24 番花信風的記載。
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從小寒穀雨這 8 個節氣里共有 24 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於是便有了“24番花信風”之說。
人們在 24 候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叫做這一候中的花信風。24 番花信風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花信風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從這一記載中,一年花信風梅花最先,楝花最後。經過 24 番花信風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便降臨了。
24 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掌握農時、安排農事。在民間有許多民諺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開、燕子回來,準備谷種下田畈”、“布穀布穀,種禾割麥”等。
程傑《“二十四番花信風”考》對“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有關誤傳有詳細考訂,值得參考,見《閱江學刊》2010年第1期,網上可以下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