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釗

芮釗(1408—1462),字宗遠,祖居山西芮城縣,隋唐時期遷居河南省汴梁,北宋年間遷居江蘇省溧水縣,其父芮琦,母陳氏,後繼陳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芮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寶坻芮氏第一人
弟兄八個:芮清,芮凱,芮堂,芮鐸,芮釗,芮鍵,芮鐘,芮銅。生活十分貧寒,為了生存,於明代永樂末年,童年時期的芮釗忍痛辭別了能獨立生存的四個哥哥芮清,芮凱,芮堂,芮鐸。在其親生父母的攜同下,與六弟芮鍵,七弟芮鐘,八弟芮銅一家六口,於1403年跟隨燕王朱棣)掃北來到寶坻城南卷子村落戶,借住地主許家的村南的看場屋內,多虧村里父老鄉親的關懷和照顧,歷盡千辛萬苦,度日如年。芮釗從小聰慧剛強,立志讀書,長大成材,出人頭地,青年時期,告別了卷子村的父老鄉親,遷居寶坻城內定居。

生平事跡

芮釗,明正統壬戌(1442年)考取進士,歷任朝廷督察院御使,江西副史,陝西布政使,赴甘肅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各地,兼提督軍務。官至二品。經常巡行地方,安撫官兵,政績顯著。在巡撫甘肅時,他教育官兵廣聚錢糧,保證軍需,苦練殺敵本領,兵強馬壯,國家才能強盛,才能保證國泰民安。天順二年(1458年),因其母去世,回家辦理喪事期間,北方蒙古匈奴突然進犯甘肅延綏一帶,占領了涼州,莊浪等州城。但涼,溥及總兵衛影不能禦敵,朝廷特意派遣順天府府承國盛去芮府協助辦理喪事,召回芮釗。芮釗分兵進剿,輪環進侯,所向無敵,很快擊潰了匈奴的進犯。從此,邊境寂然,城守無虞,居民安居樂業。由於他長年累月為朝廷的王事操勞,又為沒有給母親送終而悲痛不已,母親去世四年後,於天順七年(1463年)竟為大明朝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生命,死在工作崗位上,終年六十歲左右。芮釗一生清貧,他死後,只在他隨身的小木箱子裡找到幾件破舊衣服著身,裝棺入殮。在運送屍體回寶坻的路上,朝廷護送靈柩的官兵看到,一路上不論男女老少都為之嘆息,感到痛心。人們服氣其情操也。
為悼念芮釗的逝世,當朝皇帝英宗朱祁鎮派遣順天府府承國盛給右副都御史芮釗賜上諭書祭文:祭文說:芮釗天資剛強,能夠承受著因忙於朝廷王事而不能給母親送終的悲痛,為皇帝謀劃很多卓有成效的策略,人才難得,古今中外屈指可數,無以倫比。在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期間,以國家大局為重,耐心教育官兵,積蓄力量,鎮守邊關,因而廣大官兵不分晝夜,不畏強敵,堅守邊防,多次擊敗敵寇入侵南下,為保衛國家的安全,解除朝廷的擔憂,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當朝怎能忘記呢,但可惜還沒有來得及嘉獎,突然,接到芮釗不幸去世的訃音,我怎能承受得了這樣的悲傷。特派人送上祭文,用以表示對臣的恩寵,你雖離開人世,但人們一如既往,是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此外,英宗還賜給右副都御史芮釗清暑歌一首:一氣流行苦煩暑,烈日炎炎遍環宇,大地鬱蒸不可擋,眾生聚處汗如雨,朕心雖愛夏日長,念此惻然如有傷,天能生物不能遂,君能遂之功非常,為君固宜盡君道,左右殷勤不可少,眼前酷熱何以情,唯有聚扇可揮掃,賞聞前帶聲險君,制扇不動心則勤,或為五明開視聽,或為雉尾警傳聞,君於天工貴友補,因時制宜何必古,牙骨攢成如若羽,錦箋裁就如月土,一握清風時見臨,殊覺爽氣生胸襟,除卻薰蒿過三伏,初亦不遠天地心。
芮釗的靈柩因沒有芮家自己的墳地可以葬埋,據說是朝廷選派的高級風水先生,專程來寶坻為芮釗選擇風水寶地,定在縣城東北梁莊南一華里處,占地一百餘畝,並命名“芮都御墓”,為右副都御史諱釗之立。《寶坻縣誌》記載,按朝廷以科第著者,凡有二十九人為進士,十一人為舉人者,均要立牌坊的規定,寶坻縣為進士芮釗在“芮都御墓”內立有名為“進士坊”的漢白玉牌坊。以表在一時之矜持,在後世取徒目睫之容,望重縉紳,芳流閻閭,扶獎人論,端籍是昊,分別於後,使各有考焉。墓地東面,西面和北面松柏參天,前面砌有青轉花牆,正中迎門橫幅上鑲嵌著“芮伯公之墓”五個燙金大字,雄偉壯觀。墓地西側建有戲樓,東側建有祠堂,供奉著芮釗的“牌位”,供後代子孫祭祀。解放後,由於無人管理,御墓漸漸被毀。今天我們回憶這位歷史上的名人,也是寶坻芮氏第一代世祖芮釗,是對他的緬懷之情,人們是不會忘記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