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茲爾

芬茲爾 (1897-1936),德國人,曾來中國陝西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芬茲爾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36
  •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芬茲爾 (1897—1936)德國人,柏林大學畢業,獲林業博士學位。?

人物經歷

民國16年(1927),他被邀來中國,在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任教。翌年被任命為廣東省林務局副局長,後回國。民國22年(1933),在於右任先生倡導下,受我國西北第一所農林專科學校(即西北農業大學前身)的邀請,第二次來華,在該校任教授和實驗林場主任。當時陝西關中一帶剛剛經過民國18年(1929)的大旱災,八百里秦川由於飢餓威脅,民不聊生,土地荒蕪,餓殍遍野。為了儘快恢復田園,安定民心,芬茲爾先生及時提出植樹治土,休養生息的主張,得到陝西省主席邵力子的積極支持,並聘請他為陝西省林務局高等顧問,後被任命為陝西省林務局副局長。任職期間,他把自己視為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盡職守則,常登太白,越秦嶺,撰寫了許多有觀點、有論據的考察材料。民國23年(1934),在他的倡導下,先後在眉縣、鹹陽兩縣各建立了一個林場,隨後又在西安市草灘、周至縣樓觀台、眉縣槐芽鎮和朝邑縣嚴家灘,辦起了以造林為主的林場,試種了大量楊樹、柳樹、剌槐和油松樹,對綠化荒山、荒灘起了示範作用。由他主持營造的華山松、櫟類混交林,呈塊狀混交,配置整齊,有一片櫟林70年代已採伐利用。在眉縣營頭林場磨石工區車長凹附近由他營造的核桃、板栗林,每到深秋,果實纍纍。1982年10月據市林科所對銳齒櫟進行測定,平均株高22米,畝蓄積量達20多立方米,在營造這片林子時,他採用直播橡籽的方法,為防止鳥獸為害,每個種植穴上都罩有鐵絲籠。前些年在林地還刨出了已經鏽蝕的鐵絲,足見其對事業的認真精神和獨具的匠心。?
芬茲爾先生在陝任教和出任林務局副局長期間,著作尤豐,計有《西北造林論》、《西北引渭治黃林業將來之任務》、《陝西林業之十年計畫》、《建設渭河以南道路建議書》、《秦嶺天然林之養護及治黃治渭灘地造林之方案》和《下濕地插條造林之技術及方法》等。芬茲爾先生的論著至今仍有可取之處。如他在《關山地區及其保管問題》一書中,對30年代陝西關山林區濫砍亂伐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他指出:“關山一帶森林砍伐近乎自由或完全自由。則木炭之消費必巨,因之仍有下列影響:①林主收入甚微,故不做任何犧牲,復行造林;②多數貧民采樵為主,難以支持長久以至關山森林完全毀廢,采樵完全終了;③木材價賤,僅償運輸之資引起人民作超量之消費;④私有林內貧民相爭砍伐……。”這些論述,既是昔日關山林區生活寫照,又是營護森林長久之策。於昔於今,皆有借鑑之處。?
芬茲爾先生來陝後,即擬想建立關山林場並參與制定了1933年陝西省林務擴充計畫,得到有關方面的批准。但終因積勞成疾,眼病發作,邵力子多次勸其休息,他仍堅持工作。民國25(1936)8月突然病情加劇,經送西安廣仁醫院,醫治無效逝世,終年40歲。?
芬茲爾先生逝世後,德國駐華大使館派特使畢德處理善後事宜,經協商埋葬在西安蓮湖公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