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竹瀝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芥子竹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具有滌痰通絡,療痹止痛之功效。主治痰注,濕痰挾瘀血流注經絡,日久見手足牽引,四肢麻木,骨節串疼,或腫而痛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芥子竹瀝湯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 功用:滌痰通絡,療痹止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

組成

淡竹瀝三瓢,黃荊瀝二瓢,生薑汁四滴,陳紹酒二小匙,白芥子八分。

用法用量

用白芥子煎取清湯,重嫩三汁,陳紹酒和服,日二次,夜一次,以此湯送服大活絡丹。

功用

滌痰通絡,療痹止痛。

主治

痰注,濕痰挾瘀血流注經絡,日久見手足牽引,四肢麻木,骨節串疼,或腫而痛者。

方義

本方白芥子辛溫氣銳,性善走散,能豁痰利氣,通達經絡,散結消腫;配以竹瀝、黃荊瀝滌痰通絡;生薑汁辛散消痰,開郁行痹;陳酒辛散溫通,助行藥勢。諸藥合用,共奏豁痰通絡,行痹止痛之功。大活絡丹由虎骨、烏梢蛇、全蠍、血竭、乳香、麝香、天麻、天竺黃、牛黃等藥組成,具有理氣除濕豁痰,舒筋活絡止痛之功,故用本方煎湯送服大活絡丹治療濕痰流注經絡,阻滯氣血之骨節疼痛,關節腫脹,四肢麻木者,其效更佳。

運用

診斷要點為以痰注,濕痰夾瘀血流注經絡,日久見手足牽引,四肢麻木,骨節串痛,或腫或痛等。
臨床常用於痰濕痹阻證。

使用注意

關節紅腫疼痛者忌服。孕婦不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