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胡麻科胡麻屬植物)

芝麻(胡麻科胡麻屬植物)

芝麻(學名:Sesamum indicum L.)是胡麻科,胡麻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葉矩圓形或卵形,中部葉有齒缺,上部葉近全緣;花單生或葉腋生。花萼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狀,白色而常有紫紅色或黃色的彩暈。子房上位,蒴果矩圓形,種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芝麻原產印度,中國漢時引入,古稱胡麻。中國栽培極廣歷史悠久。

芝麻種子含油分55%,可食用也可榨油,亦作藥用,是軟膏基礎劑、粘滑劑、解毒劑。黑脂麻為含有脂肪油類之緩和性滋養強壯劑,有滋潤營養之功,對於高血壓也有治療的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危害症狀,防治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
芝麻芝麻
葉矩圓形或卵形,長3-10厘米,寬2.5-4厘米,下部葉常掌狀3裂,中部葉有齒缺,上部葉近全緣;葉柄長1-5厘米。
單生或2-3朵同生於葉腋內。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8毫米,寬1.6-3.5毫米,被柔毛。花冠長2.5-3厘米,筒狀,直徑約1-1.5厘米,長2-3.5厘米,白色而常有紫紅色或黃色的彩暈。雄蕊4,內藏。子房上位,4室(雲南西雙版納栽培植物可至8室),被柔毛。蒴果矩圓形,長2-3厘米,直徑6-12毫米,有縱棱,直立,被毛,分裂至中部或至基部。種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生長環境

芝麻根系淺,最適合在微酸至中性(pH6.5-7.5)的疏鬆土壤中種植,疏鬆土壤,積溫需2500-3000℃,芝麻的發育在晝夜平均溫度20-24℃最為適宜;降雨量為21-250毫米。

分布範圍

芝麻原產印度,該植物在中國栽培極廣歷史悠久。

繁殖方法

芝麻有撒播、條播和點播三種,每畝用種量撒播為400克、條播為350克、點播為250克,在土壤肥力高、病蟲害少、含水量高的田塊可適當少播。
撒播撒播是江淮地區的傳統播種方式,適宜與搶墒播種。撒播時種子均勻疏散,覆土淺,出苗快,但不利於田間管理。
條播條播能控制行株距,實行合理密植便於間苗中耕等田間管理,適宜機械化操作。
點播點播每穴5-7粒種子。無論何種播種方式,淺播、勻播,深度2-3厘米為宜。

栽培技術

整畦播種:畦溝寬33厘米,畦高20厘米,畦寬1-1.2米,畦寬適當,便於管理。在畦面挖淺溝,溝距(也是行距)33厘米,播種時,由於芝麻種子籽粒小,密度難控制,可與少量乾細土拌勻,再播下。
化學除草:在播種後3天,畝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50千克稀釋後均勻噴布於畦面,可減少雜草的生長。
適時間苗:過十多天,待其長出2-3片子葉後間苗,5-6天再間一次,使其株距在22-24厘米之間,畝植8000-10000株。適宜的株距,有利其分枝。
科學施肥:一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500千克。在長出3-4真葉後,施1-2次人糞尿,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畝追施硫酸銨10-15千克,並用0.4%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混合溶液進行葉面噴施,5-7天噴一次,連噴2次。打頂收穫:在盛果期後,當主莖頂端葉節簇生,近乎停止生長時,選晴天上午摘除頂芽。芝麻果實黃熟,籽粒黑色就可收穫。

病蟲防治

危害症狀

芝麻蚜蟲也叫煙蚜、桃蚜,中國各地普遍發生,為害芝麻時,成、若蚜群集在嫩葉背面吸食汁液,使葉片捲縮垂萎,影響生長。1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的芽腋或裂痕中越冬。在春芝麻和夏芝麻上均有發生,以春芝麻發生較重,6月中、下旬開端為害,7月-8月份是為害盛期,9月份向蔬菜上遷飛,10月上、中旬產生有翅性蚜,遷飛桃樹上產生雌蚜,並和雄蚜在桃樹上交配產卵越冬。
芝麻(胡麻科胡麻屬植物)

防治方法

蚜蟲越冬防治冬初或春季在桃樹上噴灑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可顯然減少越冬蟲源。大田防治大田蚜蟲發生期,可用50%抗蚜威2000倍-3000倍借液,或25%氧樂氰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勻噴霧。

主要價值

中國漢時引入,古稱胡麻,通稱脂麻,即芝麻。芝麻種子含油分55%,除供食用外,又可榨油,油供食用及婦女塗頭髮之用,亦供藥、用,作為軟膏基礎劑、粘滑劑、解毒劑。種子有黑白二種之分,黑者稱黑脂麻,白者稱為白脂麻;黑脂麻為含有脂肪油類之緩和性滋養強壯劑,有滋潤營養之功,對於高血壓也有治療的功效。
芝麻芝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