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柏文化中心

1998年5月,在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半島上,為紀念卡納克獨立運動領導人而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芝柏文化中心
  • 外文名:Tjibaou Cultural Centre
  • 建築設計師:R.皮亞諾
  • 關鍵字:棚屋、新地域主義、詩意地居住
中心簡介,總體布局,棚屋,

中心簡介

芝柏文化中心設計人是義大利建築師R.皮亞諾
它向世人展示了.建築的語言是如何將一種地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編織的如畫一般
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也是他的重要作品
皮亞諾的智慧和才能切實給予了世人這樣一種信心:在不可阻擋的高科技時代里,人類依然能"詩意的居住"。
芝柏文化中心
芝柏文化中心

總體布局

在芝柏文化中心中,他把嫻熟掌握現代技術的經驗傾注到對這個文明尚未形成的島嶼的自然環境與民間文化的現代詮釋中,從”棚屋“、”森林“及”村落“中抽象出動人的現代工藝景觀。
藝術中心以一條與半島地形相呼應的弧形道路組織空間,一側串聯著包括大廳、旅館、露天劇場在內的大小不等的方形空間,而另一側則自由地散落著似編織物的圓形體,分別容納了畫廊、圖書館、多媒體中心等各種功能。正是這些高聳、獨立又互相簇擁的圓形體構成了建築形象的主體,它們更像是融入了森林的新成員,又似村落文化中的”棚屋”。
芝柏文化中心
芝柏文化中心

棚屋

”棚屋”的布局來自當地鄉村的空間原型,轉引了傳統建築構造語言:結構是當地慣用得木肋架方式,原來固定肋柱而編織其上的棕櫚樹苗被換成了膠合層板與鍍鋅鋼材
”棚屋”編織的雙層立面背後都是單層空間。而立面的大部分缺聳向室外。它們既可以抵禦颶風,又可以利用海風在上部形成的壓力抽取下部空氣,達到通風的作用。密密層層的百葉不僅調節著風的氣流,還調節著光的變化,甚至可回應出海風掀起的濤聲,而”棚屋”未完成的形象正隱喻了卡納克文明還在形成之中。
芝柏文化中心
芝柏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