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普禪寺

芝普禪寺

芝普禪寺(原名青龍庵),坐落於浙江省嘉興市餘干縣西北部鄱陽湖東南湖濱區,即浙江省嘉興市餘干縣大塘鄉南龍嶺境內,有公路直達山門。該寺始建於清代聖祖康熙六年(公元140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芝普禪寺
  •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興市
  • 占地面積:150000平方米
  • 始     建:1402年
  • 所屬國家:中國
歷史淵源,歷史事件,

歷史淵源

1402年,朱棣發動兵變後攻入南京應天府,朱允炆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成了千古疑案。
民間相傳在1405年前後,建文帝帶著13船金銀財寶逃至嘉興府崇德縣晏城一帶,發現這裡河道縱橫,田園開闊,林木蔥鬱,滿目蒼翠,便於隱匿,便停下逃亡腳步。仔細勘察後發現一處由七隻公浜(風水上稱為雄浜)圍繞著的風水寶地,遂派隨行的謀士與隨從建造了正南向的宅院,為定居之所。後有鄉民向縣令舉報,有異鄉人在此建深宅大院,來歷不明。縣令派人查證,主人家說“普天之下皆是我土,建寺院,普度眾生,此乃善舉,何故阻撓?”縣令又聯想到建文帝的失蹤,於是就默許了寺院的建造。朱允炆在此以“封印和尚”(印封即封掉皇帝大印)的身份安居了幾年,後怕在此處時間長久,行跡被朱棣所查,招來殺身之禍,於是棄此處北逃。在長期的流亡過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東山再起的一天。但後來他慢慢地發現,朱棣管理國家的能力比自己實在要強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這個念頭。有聯為證:“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輕風吹拂著平靜的心,沉醉於大自然之中,哪還管什麼皇權富貴,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朱允炆出家做了和尚,這是後話。
朱允炆走後,周邊的百姓聽聞“封印和尚”乃是建文帝朱允炆,於是慕名前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後世人為紀念建文帝,把此處稱為“芝普禪寺”。
相傳,芝普禪寺的正殿在“龍形河”的龍尾處,寺廟“東有日,西有月”,意為“明”。“東有日”即為“四轉魚池”,四轉魚池為南北兩個小島,被河流環抱。“西有月”即為吳家牆門頭和呂家埭地貌與河流形成的“月”字。芝普禪寺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南北約300丈(1000米),東西150丈(500米),僧眾達百餘人。崇禎14年春,李自成起義部隊途徑芝普禪寺,因其為明王朝建文帝所建,故焚之。附近鄉民在原址上重建了觀音殿和天王殿,但規模大不如前。

歷史事件

解放前,由於戰亂等原因,芝普禪寺偶有一僧或一尼,故後稱芝普庵。
1949年5月,芝普禪寺成了晏城人民公社三村互助組大會會場。1958年前後,在朱芳春的主持下,改芝普禪寺為慶豐國小。
2013年12月,芝普禪寺最後一個和尚崇堯和尚圓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