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浙江省臨海市桃渚鎮下轄村)

芙蓉村(浙江省臨海市桃渚鎮下轄村)

芙蓉村,位於臨海市東南部,隸屬桃渚鎮,距桃渚古城僅一公里,村後芙蓉山山狀似芙蓉,村因山名。北環蟠溪,村分為上宅、下宅。

村中明清、民國期間古建築眾多,有黃氏大宗祠,黃氏小宗祠,旗桿里,花台門和三個洞門,旗桿的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芙蓉村
  • 下轄地區:上宅、下宅
  • 地理位置:臨海市桃渚鎮
  • 著名景點:明清、民國期間古建築
歷史沿革,古村布局,文物古蹟,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芙蓉村始建於唐代未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據民國三年甲寅重修《台臨黃氏宗譜》記載:“始遷祖唐大理寺評事黃伴世居蒲田後出為永豐縣令,唐末自閩至浙台芙蓉蟠溪而卜居……”從此,擇日遷居,拓荒僻壤,繁衍生息。
芙蓉村為黃姓聚居之地。因村西南的高山聳立高崖,三峰突起,狀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名芙蓉。據《芙蓉黃氏宗譜》記載:“唐末時,干戈烽起,始祖平阜欲覓桃源仙境居,棄官避世遠走他鄉,遂從蒲城偕兄弟攜眷仆,經溫黃轉台臨。”見“有山狀似芙蓉,雅興頓起,取名芙蓉。”而今,單芙蓉一村,就有黃氏後裔3700餘人。後族人特招進幾戶金姓人家,意寓“黃金”,日進斗金,族隆子興。
整個村落,分為山根、上園、祥宅、第五份、達道頭、旗桿里、花台門。村之西北一條蟠溪環抱村莊。蟠溪之水右襟長侍之山,龜蛇衛護,獅象鎮門,天挺其秀,芙蓉插翠,形成芙蓉八景。

古村布局

來到芙蓉村,被圓洞型的高大寨門所吸引,高大亂石拱砌的圓洞大門,是全村進去的主門,頂門額嵌“芙蓉新村.山根門”青石石匾。民國二十九年(1940)由山根旗桿里黃端人創建。內嵌“門內左右樟柏庵山眾家所有此乃吾村屏木永世不得採伐,民國二十九年各共有人公訂”字樣。黃端人(1908-1951)村中民國時期名人,名崇慶,字萃瑞,號端人,熱心地方教育事業,有思想,有作為,打造村里芙蓉新模式,在村口新建山根門,民國21年在自己宅居旗桿里前建洞門,題額“廉政里”,民國22年在小宗祠前建一個拱門,題額“文化門”,三個洞門別具一格,形式一樣,大小各宜。一洞一天空,一洞一世界。“文化路”,“廉政路”,“山根路”,三圓洞門之間路面全用石板橫放鋪成,長達600多米,以改舊觀,方便村民。
芙蓉村落特色的建築布局,不容置疑,能有效地防止盜賊和兵匪。“三彎六轉角”的道路和“二達道半”的古老埠頭為村莊增添了神奇色彩。旗桿里、石道地、花台門、黃氏大小宗祠等大型古建築等達十餘處。這些枕溪小築,斑駁的石頭磚牆,精巧門樓,院子雕梁畫壁,清代建築赫然在目,碩大的斗拱,柱頭雕飾花卉和飛禽走獸,照牆、門頭和窗楣堆塑精美圖案。

文物古蹟

村中算得上有名的民居是山根旗桿里,跨過廉政里的門洞,迎面是台門,兩邊分立旗桿石,二進建築,為清嘉慶鄉貢士黃世賡(1774~1823)的宅第,這宅院中也走出了黃端人和他兒子——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黃正忠的鄉里名人。花台門民居,高大台門牆,十三間樓,鑲嵌在牆體上的石窗,牆添幾分古意。廳堂西壁張貼“陳國安委任浙江溫州第一營水師第十暑署長”的省捷報,為這戶黃姓人家送來的喜信,給整個宅院喜添吉慶。
村中二座宗祠,一大一小,黃氏大宗祠在村口,坐東朝西,今日的大宗祠里還掛著文革倖存下來的一塊金字“進士”牌匾。為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進士,中三甲一百五十一名進士黃和鑾立的。黃和鑾,寧海縣城人,官至長江局總辦,是黃氏同宗選送過來張掛於此。內立石牌二方,其中一方是道光二十四年花月庠生黃焜墀撰文的“重建黃氏大宗祠碑記”,在那個年代,宗祠還成為村中啟蒙教育的場所,曾經是民國初台州海防總司令黃繼忠在此創辦義誠國小和芙桃國小的舊址。孩子童聲還響徹在古祠上空。或許不久的將來,黃氏古祠將成為芙蓉村民黃姓尋思懷舊的地方。小宗祠在村內文化路,黃氏小宗祠道光七年(1827)建,同治十年改設芙蓉義塾。宣統二年二月,黃瓚等改辦芙蓉初等國小堂。抗戰時期黃端人在此開辦“芙村國小”,至今芙村國小宋體字的民國舊碑仍樹立舊址前。小宗祠,1990年毀於大火,2011年5月重建,今祠前的二側甲午石,還立在原址,北桿石里的那棵旗桿,保存下來,被歲月的侵蝕露出深深的紋理。
芙蓉村枕溪小築,斑駁的石頭牆,精巧門樓,農家小院道地里和牆頭上篾制的團箕,曬制的菜乾,隨風飄香。在村里慢步而行,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古樸的味道,高大的寨門,白色的牆壁與黛色的牆頂屋瓦,亂石砌的石頭屋,村中的三十餘口水井,清泉甘甜。村中有三廟,東嶽廟、蟠溪廟、永慶堂,村外紫霞山有開創北宋大中祥符九年的隆恩寺舊址。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臨海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