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毛苣苔屬

芒毛苣苔屬

芒毛苣苔屬(學名:Aeschynanthus Jack),苦苣苔科,約14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4種,多見於南部和西南部,有些供庭園觀賞。木本植物,常攀援於他樹上;葉對生或3—4枚輪生,革質或肉質;花美麗,單生或簇生,腋生或頂生;萼管狀,檐5裂;花冠鮮紅色,延長,管稍彎,檐偏斜,2唇形;雄蕊4,常突出;花盤環狀,微5裂;子房上位;蒴果長線形,2瓣裂;種子具長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芒毛苣苔屬
  • 拉丁學名:Aeschynanthus Jack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 :芒毛苣苔族 Trib. Trichosporeae
  • :芒毛苣苔屬
  • 分布區域:自尼泊爾、印度東部向東至我國台灣,向東南至伊里安島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下級分類,代表植物,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附生小灌木。葉對生,或3-4枚輪生,肉質,革質或紙質,全緣,脈不明顯。
花1-2朵腋生,或組成聚傘花序苞片小或大,卵形,通常脫落。花萼鐘狀或筒狀,5裂達基部,或5深裂至5淺裂。花冠紅色、橙色,稀呈綠色、黃色或白色,筒近筒狀,比檐部長,上部常彎曲,有時內面基部之上有一毛環,檐部直立或開展,不明顯二唇形或明顯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與上唇近等長或較長,3裂,裂片近等大或不等大。能育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筒中部左右或更高處,伸出花冠之上或與花冠筒等長,花葯長圓形,通常成對在頂端連著,稀4枚花葯一起在頂端連著,2藥室平行,頂端不匯合;退化雄蕊1,位於後方中央,小,或不存在。花盤環狀。雌蕊具柄,子房線形或長圓形,1室,2側膜胎座內伸近子房室中央,花柱長或短,柱頭扁球形。
蒴果線形,室背縱裂成2瓣。種子多數,小,長圓形或紡錘形,具皺,在近種臍一端有1,2或多根毛狀附屬物,另一端有1根毛狀附屬物,少有在每端各有1條扁平的狹線形附屬物。

分布情況

約140種,自尼泊爾、印度東部向東至中國台灣,向東南至伊里安島。中國有34種,分布於西藏南部和東南部、雲南、四川南部、貴州南部、廣西、廣東和台灣。

下級分類

藥用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poilanei Pellegr.
大花芒毛苣苔組Sect. Diplotrichum Benth.
顯苞芒毛苣苔組Sect. Haplotrichum Benth.
黃楊葉芒毛苣苔組Sect. Microtrichium Clarke
長莖芒毛苣苔組Sect. Polytrichum Benth.
小齒芒毛苣苔組Sect. Xanthanthos W. T. Wang

代表植物

藥用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poilaneiPellegr.
附生小灌木。莖圓柱形,粗約3.5毫米,無毛,分枝。葉對生或輪生,無毛,具短或稍長柄;葉片革質,狹長圓形,長7-10厘米,寬1.6-3厘米,兩端漸狹,邊緣有淺波狀小鈍齒,側脈不明顯;葉柄長3-6毫米。花單生葉腋;花梗長約1厘米,近無毛。花萼5裂達基部,裂片寬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2毫米。花冠長1.8-2厘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只在基部之上有一毛環帶,筒直徑約5毫米,上2裂片近三角形,下3裂片近方形,長及寬均為2毫米。雄蕊伸出,花絲著生於花冠中部,疏被短腺毛。花盤高1.2毫米。雌蕊長約8毫米,子房披針形,長3毫米,有短柄,無毛,花柱疏被短腺毛,柱頭頭狀。蒴果線形,長達27厘米,寬3.5毫米,無毛。種子褐色,近圓柱狀,長約2毫米,密被小瘤狀突起,一端有1根毛,毛長約2厘米,另一端有約50根毛,毛長約1.3厘米。
產雲南金平。生於林中樹幹上,海拔970-1000米。在越南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該屬植物的花美麗,可供觀賞;少數種供藥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