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瘡痂病

芒果瘡痂病

芒果瘡痂病是由芒果痂圓孢菌引起的、發生在芒果的病害。嫩葉染病後在葉面產生淡褐色至棕小斑點,在葉背的葉脈上產生稍隆起的橢圓形小病斑,被害嫩葉向一側扭曲,稍皺縮,重病時葉片脫落;幼果染病產生灰色至褐色小斑,後擴大成邊緣不規則、中央組織粗糙、木栓化的大病斑。

芒果瘡痂病是中國進口植物檢疫對象之一,在中國只有廣東發現。溫暖多雨的年份發病較多,尤其以日夜溫差大而又高濕的天氣有利病害發生;近成熟的果易感病;幼樹比成年結果樹的枝梢易於發病。

芒果瘡痂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實施檢疫,病區苗木嚴禁外運;注意田間衛生,收集病枝殘葉,及時燒毀;及時噴藥保梢保果,苗圃和幼年樹以保梢為主,結果成年樹以保果為主,掌握各次抽梢期以及果實開始膨大至采果前15—20天止,交替連續噴藥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芒果瘡痂病
  • 病原:芒果痂圓孢菌
  • 為害作物:芒果
  • 為害部位:果實、新梢、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分布範圍,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芒果瘡痂病病原為芒果痂圓孢菌(學名:Sphaceloma mangiferae Bit. et Je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囊座墊形,表皮內生,80-100微米×30-48微米,有假薄壁組織、無色透明的基質;子囊球形,分散於子囊座中,直徑10-15微米,子囊孢子1-8個,無色透明,3個隔膜,10-13微米×4-6微米。分生孢子盤稍凹陷或稍隆起。分生孢子梗正直或稍彎曲,10-24微米×2.2—3.2微米。分生孢子單胞,桿形,少數長橢圓形,成熟時呈淡褐色,單生,偶有二個串生:大小6-25微米×2-4微米。

為害症狀

芒果瘡痴病主要危害幼嫩的枝梢、葉片、花、果實等多汁器官。嫩葉發病從葉背面開始,病斑圓形,暗褐色至黑色,直徑約1—2毫米。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可見絨毛狀物。後期病葉常扭曲、畸形。老葉發病常在葉背上有許多黑色小凸起,中央開裂,葉片中脈上形成橢圓形、褐色、稍凸起、中央開裂的小斑,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葉。未成熟果實發病常見許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星狀開裂,病部後期產生大量微小黑點,此為該菌的分生孢子盤,潮濕時其上有稀疏的灰色霉狀物,病果易脫落。嚴重發生時,病斑累累,果實長不大,並發生龜裂。

分布範圍

芒果瘡痂病分布於波多黎各、古巴、智利、巴西、巴拿馬、印度、澳大利亞、美國(佛羅里達及夏威夷)、中國(廣東)、象牙海岸共和國、剛果、南非等。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株上及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次和再次侵染源,借風雨傳播侵染致病。病害的遠距離傳播則主要通過帶病種苗的調運;種子也有傳病可能。

流行規律

品種抗病性:根據1988—1989年在中國廣東省初步調查結果,本地土芒最感病,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次之,紅象牙芒少病。
氣候:溫暖多雨的年份較多發病,特別是日夜溫差大而又高濕的天氣有利病害發生。近成熟的果易感病;幼樹比成年結果樹的枝梢易於發病。

防治方法

  1. 實施檢疫:病區苗木嚴禁外運,一旦發現立即燒毀。
  2. 注意田間衛生:抓好修剪清園,收集病枝殘葉燒毀。
  3. 及時噴藥保梢保果:苗圃和幼年樹以保梢為主,結果成年樹以保果為主,掌握各次抽梢期以及果實開始膨大至采果前15—20天止,交替連續噴藥保護。藥劑可選用1:2:100的波爾多液,或30%氧氯化銅+70%甲基托布津(1:1)1000倍液,或40%多硫膠懸劑6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600—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各梢期噴1—2次,結果期連噴數次,隔15—20天1次,噴施均勻周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