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主治①《太平聖惠方》: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②《永樂大典》引《醫方妙選》:臟腑有熱,小便澀,兼大便不通。
基本介紹
- 名稱:芎黃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 組成:川芎、川大黃、郁李仁
- 主治:①《太平聖惠方》: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②《永樂大典》引《醫方妙選》:臟腑有熱,小便澀,兼大便不通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川芎半兩,川大黃三分(銼,微炒),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每服一錢,以溫水半盞調下,以利為度。
主治
①《太平聖惠方》: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
②《永樂大典》引《醫方妙選》:臟腑有熱,小便澀,兼大便不通。
附方
名稱:芎黃散
組成:川芎、生地黃、山藥、當歸、甘草
用法:焙為末,熱湯調下,或時時藥末擦齒齦
主治:小兒齒不生
出處:《湯氏方》
名稱:芎黃散
組成:白牽牛、大黃、川芎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每服9克,臨臥用砂糖水調下;睛疼著,用溫酒調下
主治: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生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