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雯絹蝶

艾雯絹蝶

艾雯絹蝶(Parnassius eversmanni Ménétriès,1855)是動物。數量較少的絹蝶種類,在我國見於大小興安嶺地區的高山苔原帶,在國外分布於俄羅斯 蒙古 日本和美國等地,顏色較黃,飛行緩慢。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Parnassius eversmanni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絹蝶科
  • :絹蝶屬
  • 分布區域:中國,俄羅斯,蒙古,日本,北美等
  • 命名者及年代:Ménétriès,1855
  • 中文學名:艾雯絹蝶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形態 翅展60—70 mm。雄蝶翅淡黃褐色,雌蝶白色,翅脈灰褐色。前翅中室內與中室端各有1個半透明暗色斑;中帶、亞緣帶及外緣帶暗色半透明。後翅前緣及中室端外各有1個圍黑邊的圓形紅斑;翅基與內緣為連片黑斑,該斑末端有1個鑲黑邊的紅斑;雌蝶亞外緣有1列半透明的弧形斑,雄蝶則不明顯。翅反面與正面相似。
艾雯絹蝶
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粗大,末端尖。顎形突細長,指狀,骨化程度明顯。抱器瓣闊長,略呈梯形,末端有1短1長兩枚刺狀突。囊形突三角形,寬。陽莖端基環闊,盾狀,尾部中央深凹。陽莖細,比抱器瓣略長,基部1/6寬三角形。
卵:扁球形,表面有許多微小的凹坑,但精孔周圍光滑。初產時淡紅色,後變為白色,不久後呈淡黃色。直徑1.20—1.25 mm,高0.87—0.90 mm。
幼蟲:1齡幼蟲頭部黑褐色有光澤,上生黑毛。頭寬約0.59 mm,看不到臭角。前胸背板黑褐色具弱光澤,上生5對黑毛。身體剛孵化時呈黑色,取食後顏色變淡,末齡時呈暗黃褐色。身體下方的顏色較淡。肛上板中央幾丁質化,分為2片,上各有6根黑色的原生剛毛。老熟幼蟲頭寬約3.25 mm。體暗褐色,後胸至第8腹節亞背線上有1條淡黃色縱帶,1—8腹節各節背線上有1個“V”形黑斑。次生剛毛與原生剛毛都很容易識別。臭角明顯。
蛹:頭部光滑,看不出任何突起。後翅在前翅後方呈細帶狀。第9、10腹節向腹面彎曲,第10腹節背面有1條橫溝。身體茶褐色,有弱光澤。體長16—18 mm。

生活習性

生物學 2年1代,第1年以卵越冬,第2年以蛹越冬。成蟲出現在第3年的6—8月,山地與盆地均有分布。成蟲很少直接將卵產在寄主植物上,通常產在寄主植物附近的石礫側面。越冬卵翌年春天孵化,幼蟲老熟後在石縫中化蛹越冬。
寄主 大紫堇Corydalis gigantea、奇異荷包牡丹Dicentra peregrina等。
艾雯絹蝶

分布範圍

武春生:2001:國內分布
吉林、新疆、內蒙
武春生:2001:國外分布
俄羅斯,蒙古,日本,美國(阿拉斯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