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登・錢伯斯

艾登・錢伯斯(Aidan Chambers)是英國當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學大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登・錢伯斯
  • 外文名:Aidan Chambers
  • 國籍英國
  • 職業:青少年文學大師
從一九七八年出版第一部青少年文學作品《破曉時分》(Breaktime)開始,錢伯斯一發而不可收,先後又有四部此類小說問世:它們是《在我墳上起舞》(Dance On My Grave),《我現在已明白》(Now I Know),《收費橋》(The Toll Bridge)和《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No Man’s Land)。目前作者正潛心創作第六部,計畫於2003年完成。1999年《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擊敗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集而榮獲英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卡內基獎”(Carnegie Medal)。《在我墳上起舞》和《收費橋》因對青少年心理刻畫入微而普受好評,同時也為作者贏得了國際聲譽。 艾登・錢伯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於英格蘭的鄉村,其父是個木匠,母親沒有工作,終日忙於家務。錢伯斯是獨生子,除了鄰居家一個比他年長六個月的女孩之外,他幼年時生活的地方幾乎沒有其他小夥伴。他們一起玩耍,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當錢伯斯走進校門之後,被迫與其分手。錢伯斯認為這是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痛,因此在作者幾乎所有的小說中,我們都能看到追求友誼的這一主題。 錢伯斯的童年並不快樂,他天生與數學無緣,數學對他如同天書,在老師的眼裡,他是個實足的笨蛋。國小升學會考失敗後,他們舉家搬到了達靈頓,在這兒他結識了艾倫並很快成了摯友。艾倫喜愛讀書,受其影響,錢伯斯也加入了當地公眾圖書館的讀者行列。
十七歲那年,錢伯斯入伍服兵役,退役後接受了兩年的教師培訓,並於一九五七年到倫敦附近的一所中學正式上崗。在當教師的三年間,他不僅是電影院的常客,而且一有機會就鑽進倫敦的劇場。
他本想一邊教書一邊寫作,但繁重的教學負荷讓他難以有從事創作的精力。由於自己對宗教的一貫興趣,錢伯斯終於在一九六�年辭去了教師職務,進入一家修道院當起了神職人員。他在修道院一呆就是七年,直到一九六七年他才悟出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信徒。一年後,他離開了修道院,此後,錢伯斯便成了專職作家。
艾登・錢伯斯是享譽當代英國文壇的著名兒童文學家,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對青少年青春期微妙心態的深刻理解,在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當中引起了巨大反響,被視為青年一代思想和情感的代言人。
錢伯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於英國達勒姆市以北七英里的一個小鎮上。他是獨子,父親是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工,母親是家庭婦女。小時候家裡只有五本書;一本《聖經》、一本小字典、一本健康手冊、一本房屋維修手冊,還有一本帶彩色插圖的《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他最喜歡的,他經常一邊看著插圖,一邊仔細聆聽大人講解書中的故事。九歲那年的一個晚上,他發現自己竟然能夠流利地高聲朗讀書本上的內容了。
十三歲那年,他轉入當地的伊莉莎白一世語法學校,英語部主任吉姆・奧斯本先生改變了他的一生。是奧斯本先生讓他第一次領悟到讀書的快樂和讀書的重要。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艾登不僅閱讀了許多世界名著,觀看了莎士比亞戲劇的演出,還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各種辯論會。開始嘗試寫作那年,他只有十五歲。 上學期間,每逢假期他都去附近的農場做工,休息時在曠野漫步,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小說《破曉時分》提供了背景資料。 一次,他乘坐自己的遊艇出海,遭遇風浪,險些溺水,他把這段經歷寫進了小說《在我墳上起舞》。
一九六○年,他聽說有兄弟倆正在創辦一個現代模式的聖公會修道院,裡面的教士、修女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工作,惟一的條件是他們的工作必須和兒童、年輕人有關。艾登和他們見了面,隨即決定加入他們的組織。
這一段生活為他的另一部小說《我現在已明白》提供了素材。 因為兒時的夢想就是當一名作家,一九六八年,他辭去了工作,正式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 錢伯斯的主要作品有;《海豹的秘密》(1980)、《禮物收取者》(1983),這兩部小說均獲荷蘭銀鉛筆獎,深受小讀者們的喜愛。系列小說包括;《破曉時分》(1978)、《在我墳上起舞》(1982)、《我現在已明白》(1987)、《收費橋》(1992)、《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 (1999)。
他目前正忙於創作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爭取年內可以與讀者見面。除小說創作之外,錢伯斯近年來還大力推動兒童閱讀活動,著有《打造兒童閱讀環境》(1991)、《告訴我;兒童、閱讀和討論》(1993)等, 廣大教育工作者從中獲益匪淺。錢伯斯於二○○二年獲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所頒發的被譽為“小諾貝爾獎”的最高獎項“安徒生獎”,但為他贏得最高聲譽的還是他的《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這部小說使他成為英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一九九九年“卡內基獎”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