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理論是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提出的心理學理論。
該理論主要針對人格、智力、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理論等方面。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待心理學,把人看作一個生物性和社會性的有機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森克理論
- 提出者:艾森克
- 學科範疇:心理學
- 提出年代:1984年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艾森克的特質理論,
艾森克認為人格的個體差異主要是遺傳造成的。他的主要根據是:第一,人格的三種基本特質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保持相當的穩定性。一項研究表明,被試在45年內的內外向性保持在一定水平上(Conley,1984,1985)。第二,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研究者運用不同的方法都發現了人格的三種基本特質,即內—外向、神經質和精神質。如果不是生物因素起主導作用,就不能解釋這樣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著顯著的環境和教育差異。第三,對於人格的三個基本特質,都可以進行生物學的解釋。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結合了類型與特質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維度理論,從人格的特質和維度的研究出發,將人格特徵分為三個基本的維度:
E維度:內—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N維度: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P維度:精神質(psychoticism)
E、N維度與古希臘蓋倫的氣質學說相吻合
以E維作X軸、N維作Y軸作一平面圖,構成四個相限(與氣質類型的關係)
外向—情緒不穩定(膽汁質)
外向—情緒穩定 (多血質)
內向—情緒穩定 (粘液質)
內向—情緒不穩定(抑鬱質)
氣質學說理論認為
膽汁質(choleric type):具有過多的黃膽汁,容易激怒
多血質(sanguine type):具有過多的血液,充滿活力和動力
粘液質(phlegmatic type):具有過多的粘液,使人遲緩或懶惰
抑鬱質(melancholic type):具有過多的黑膽汁,通常表現為憂鬱和悲哀
艾森克的特質理論
艾森克是出生於德國的英國心理學家,以研究個性而著稱,亦是一個著名的特質論者。他運用精神病臨床診斷、問卷測驗、客觀性動作測驗、身體測量等各種可能的方法收集人格素材,並對這些材料進行因素分析,提出了他獨特的個性理論。
(-)個性維度
艾森克和同事威爾遜( G.D.Wilson)等人對人格維度作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維度代表一個連續的尺度,每一個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種特質,而不是非此即彼,通過測定,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個連續尺度上占有一個特定的位置。他曾提出五個維度(外內向、情緒性、精神質、智力和守舊性--激進主義),但主要的維度是三個。他認為外內向、情緒性和精神質是個性的三個基本維度,這不僅為數學統計和行為觀察所證實,而且還得到實驗室內許多實驗的證實。他在《個性的科學研究》一書中指出:"到目前為止所得出的維度都近似互相垂直,但在適當的時候,無疑是會分離和派生出其他的維度。"艾森克對人格維度的研究受到各國的心理學家重視,並且已廣泛地套用到醫療、教育和司法等領域。
1.外內向( Extroversion-Introversion)
艾森克的外內向與榮格的外內向含義不完全相同。多年來他對外內向維度作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創造性成果。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難以形成條件反射,在個性上具有情緒衝動和難以控制、好交際、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險、粗心大意和愛發脾氣等特點。外向的人從外表上看上去似乎是不大可靠的人。內向的人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非常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緒穩定、好靜、不愛社交、冷淡、不喜歡刺激、深思熟慮,喜歡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極少發脾氣等特點。內向的人從外表上看似乎是一個略帶悲觀色彩而可靠的人。
艾森克把外內向這一個性維度與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相聯繫 (表10-7)。(《個性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P239)
表10一7 外內向與神經過程
神經過程 興奮過程 抑制過程
外向的人 慢.弱.短 快.強.長
內向的人 快.強.長 慢.弱.短
從上表可以看出,外向的人興奮過程強度弱,發生慢,持續時間短,因此難以形成條件反射;內向的人興奮過程強度強、發生快、持續時間長,因此容易形成條件反射。
一種非常有趣螺旋後效實驗也表明了外內向與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有關。人們注視了一個轉動的螺旋,注視一定時間後螺旋停止轉動,這時會看到與螺旋運動相反方向的運動現象。這在心理學中稱為螺旋後效。艾森克等人發現向性不同的人,螺旋後效的持續時間有明顯差異,越是外向的人螺旋後效時間越短。這是由外向的人的興奮過程的特點所決定的。
1976年雷維爾等人(Revelle,Amaral & Turriff)作了一項研究,他們推論內向的人在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已經具有高度的興奮水平,如果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那么就會降低被試的工作效果。外向的人在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興奮水平相對較低,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就會提高被試的工作效果。實驗結果支持了艾森克的觀點。內向的人在做言語能力傾向測驗時,在放鬆的條件下(如不限制時間),他們得分高;但是給他們服用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的藥物(如咖啡因)或在時間上加以限制,他們的得分就急劇下降。而外向的人,則大不相同,他們在放鬆的條件下得分低,在時間壓力(時間上加以限制)和興奮性藥物作用下,他們的得分就會提高。
外向的人追求刺激,內向的人迴避刺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發現這種情況,外向的人一般喜歡吃刺激性和口重的食物,他們抽菸多喝酒也多,參加冒險性的活動,他們的性行為和戀愛也多。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在審美活動方面也有顯著差別,外向的人一般喜歡深色,內向的人一般喜歡淡色。在藥物作用方面,興奮劑的作用相當於內向者的人格特點,抑制性藥物的作用相當於外向者的人格特點。
2.神經質( Neuroticism)
神經質又稱情緒性。艾森克指出,情緒不穩定的人,表現出高焦慮。這種人喜怒無常,容易激動。情緒穩定的人,情緒反應緩慢而且輕微,並且很容易恢復平靜。這種人穩重、溫和,並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慮。當外向性和情緒不穩定性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時,很容易在不利情境中表現出強烈的焦慮。艾森克進一步指出:情緒性與植物性神經系統特別是交感神經系統的機能相聯繫。
外內向和情緒性這二個維度,不是臆想出來的,已經得到證實。近年來,卡特爾和吉爾福特等人的研究都強有力地支持這兩個互相垂直的維度。艾森克指出:現在有理由說,在實驗研究中幾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測量描述系統中這兩個因素處於醒目和穩定的地位。
艾森克認為外內向和情緒性是兩個互相垂直的維度。以外內向為緯,情緒性為經,組織起他認為是基本的32種特質。並且與古希臘的四種氣質類型相對應,成為許多個性心理學家所贊同的個性二維模型(圖10-8艾森克的個性二維模型)。(《個性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版社,P241)
表10-8反映了人格類型與氣質類型之間的關係。
表10-8個性類型與氣質類型
個性類型 氣質類型
穩定外向型 多血質
穩定內向型 粘液質
不穩定外向型 膽汁質
不穩定內向型 抑鬱質
穩定外向型包括;善交際、開朗、健談、易共鳴、隨和、活潑、無憂無慮、領導力8種特質;穩定內向型包括:被動、謹慎、深思、平衡、有節制、可信賴、性情平和、鎮靜8種特質;不穩定外向型包括:敏感、不安、攻擊、興奮、多變、衝動、樂觀、活躍8種特質;不穩定內向型包括;憂鬱、焦慮、刻板、嚴肅、悲觀、緘默、不善交際、安靜8種特質。
如果一個人在活潑的特質上得分高,就可以認為這個人屬於穩定外向型;如果一個人在有節制的特質上得分高,就可以認為這個人屬於穩定內向型。
艾森克指出:特定的個性維度的結合與特定的行為類型相聯繫。如,情緒不穩定與內向維度相結合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的人格問題;情緒不穩定與外向維度相結合可能會出現進攻好鬥等行為問題。
3.精神質( Psychoticism )
精神質又稱倔強性,並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如果個體表現出明顯的精神質,則容易導致行為異常。在精神質項目上得高分,表現倔強、固執、粗暴強橫和鐵石心腸的特點;低分表現溫柔心腸的特點。精神質強烈的人,性情孤僻,對他人漠不關心,心腸冷酷,缺乏人性,缺乏情感和同情心,是令人討厭的孩子,對周圍的人和動物缺乏憐憫,攻擊性強,甚至對很親密的人,也會常常表現出惡意。
(二)個性層次模型
艾森克不僅採用特質的概念,而且還採用了類型學的觀點。在心理學史上,墨菲和詹生(Jensen)都試圖把特質論和類型論統一起來,他們認為,個性類型是由特質之間必要的聯繫所構成。艾森克則認為特質是觀察到的個體的行為傾向的集合體,類型是觀察到的特質的集合體。他把人格類型看作某些特質的組織。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特質和類型關係上,艾森克解決得相當出色。他在對個性進行廣泛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個性層次模型。
人的行為分為: 類型、特質、習慣性反應和特殊性反應四個水平。外向或內向是上位概念,特質是下位概念,在特質之下又有習慣性反應和特殊性反應。
特殊性反應水平(Specific response level)。這是個體在一次實驗性試驗時的反應或對日常生活經驗的反應,可能是個體的特徵,也可能不是個體的特徵。
習慣性反應水平(habitual response level)。這是在同樣環境中可以導致再次發生的特定反應,如重複實驗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如果生活情景重新出現,有機體會以相似的方式反應。
特質水平(trait level)。這是對觀察一些不同的習慣反應的相互關係基礎上得出來的。
類型水平(type level)。這是通過對觀察一些不同特質的相互關係基礎上得出來的。
因素分析是為了發現為數最少的獨立因素或獨立變數,這些因素能對心理特徵進行描述和分類。艾森克提出四種不同類型的因素:
(1)普遍因素(general factors)。這些因素對所有的試驗都是共有的。
(2)群因素(group factors)。這些因素在某些試驗中共有的,在另一些試驗中並不出現。
(3)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s)。在特殊情況下才出現的因素。
(4)誤差因素(error factors)。只有在某一偶然機會才出現的因素。
行為的四種水平和四種類型的因素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