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艾朗
- 藥品類型:處方藥、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抗腫瘤輔助用藥
警示語
成份
其化學結構式為:
分子式:C5H10N2O7P2·H2O
分子量:290.10
其輔料為枸櫞酸鈉和甘露醇。
性狀
適應症
規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應
全身反應:乏力、胸痛、腿浮腫、結膜炎;
消化系統:噁心、嘔吐、便秘、腹瀉、腹痛、吞咽困難、厭食;
心血管系統:低血壓;
血液和淋巴系統:貧血、低鉀血症、低鎂血症、低鈣血症、低磷血症、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
肌肉與骨骼:骨痛,關節痛,肌肉痛;
腎臟:血清中肌酸酐值升高(與給藥時間有關);
神經系統:失眠,焦慮,興奮,頭痛,嗜眠;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咳嗽,胸腔積液;
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代謝系統:厭食,體重下降,脫水;
其它:流感樣症狀,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皮疹,搔癢等。
唑來膦酸的毒副反應多為輕度和一過性的,大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處理會在24~48小時內自動消退。
禁忌
2.嚴重腎功能不全者不推薦使用。
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2.首次使用本品時應密切監測血清中鈣、磷、鎂以及血清肌酸酐的水平,如出現血清中鈣、磷和鎂的含量過低,應給予必要的補充治療;
3.伴有惡性高鈣血症患者給予本品前應充分補水,利尿劑與本品合用時只能在充分補水後使用,本品與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合用時應慎重;
4.接受本品治療時,如出現腎功能惡化,應停藥至腎功能恢復至基線水平;
5.對阿司匹林過敏的哮喘患者應慎用本品。
6.據國內外文獻資料報導,本品可能有增強下頜骨損傷、骨骼肌肉損傷、食道損傷、腎功能損傷的風險,臨床醫生在使用本品時應密切監護患者的健康狀況,注意有無下頜骨壞死、下頜骨無菌性壞死、下頜骨酸痛、骨痛、肌肉痛、關節痛、腰背痛、全身疼痛、肌肉骨骼痛、骨關節痛、骨無菌性壞死,下頜骨酸痛;注意有無全身、肢端或頭面部水腫、腎功能異常、尿頻、腎功能衰竭、血尿,注意有無吞咽困難、食道、胃灼熱感、消化道潰瘍、胸骨後疼痛、胸痛等症狀,應針對患者不同狀況調整治療方案。
7.如果患者出現神志不清、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展開搶救。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兒童用藥
老年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過量
藥理毒理
唑來膦酸的藥理作用主要是抑制骨吸收,其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多方面作用有關。唑來膦酸在體外可抑制破骨細胞活動,誘導破骨細胞凋亡,還可通過與骨的結合阻斷破骨細胞對礦化骨和軟骨的吸收。唑來膦酸還可以抑制由腫瘤釋放的多種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細胞活動增強和骨鈣釋放。
毒理研究
遺傳毒性:本品Ames細菌回復突變試驗、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中國倉鼠基因突變試驗和大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生殖毒性:雌性大鼠從交配前15天至懷孕期結束皮下注射本品0.O1、0.03或0.1 mg/kg/日(AUC為人靜脈注射4 mg時的0.07、0.2和1.2倍),高劑量組動物出現排卵抑制和受孕率下降。中劑量和高劑量組動物均出現胚胎植入前丟失增加、植入胚胎數及活胎數減少,新生鼠的存活率下降。所有劑量組母鼠均出現難產及圍生期死亡率增加。母鼠死亡的原因可能與藥物抑制骨鈣動員,導致圍生期低血鈣有關,這可能是雙膦酸類藥物共有的作用。
雌性大鼠懷孕期間皮下注射本品0.1、0.2或O.4 mg/kg/日(AUC為人靜脈注射時4 mg的1.2、2.4或4.8),中、高劑量組動物出現胚胎植入前或植入後丟失增加、活胎數減少、胎仔骨骼、內臟和外觀畸形。高劑量組動物胎仔的骨骼畸形表現為未骨化和骨化不全,骨骼增厚、彎曲或縮短等。高劑量組還可見晶狀體縮小、小腦發育不全、肝小葉縮小或缺失、肺葉變形、血管擴張、齶裂、水腫等毒性反應。低劑量組動物胎仔也出現骨骼畸形。本試驗中高劑量組母體動物出理體重和攝食量下降,提示試驗已達到最高藥物暴露水平。
妊娠家兔皮下給予本品0.O1、0.03、0.1 mg/kg/日(AUC小於或等於人靜脈注射4 mg時的0.5倍)。未觀察到本品對胎仔的毒性。各用藥組動物(按相對體表面折算,劑量大於或等於人靜脈用藥劑量4 mg的0.05倍)均出現母體死亡和流產,此現象可能與藥物引起的低血鈣有關。
致癌性:採用小鼠和大鼠進行了常規終生致癌試驗研究。小鼠經口給予本品0.1、0.5、2.0 mg/kg/日(按相對體表面折算,劑量大於或等於人靜脈用藥劑量4 mg的0.002倍),所有給藥組動物Harderian(副淚腺)腺癌的發生率增加。大鼠經口給予本品0.1、0.5、2.0mg/kg/日(按相對體表面折算,劑量小於或等於人靜脈用藥劑量4 mg的0.2倍),未見腫瘤發生率的增加。
藥代動力學
64名癌症或骨轉移患者靜脈滴注單劑量或多劑量(28天4次)2、4、8或16 mg,滴注時間5或15分鐘,滴注後血漿中唑來膦酸濃度的降低符合三相消除過程,滴注完畢迅速從峰濃度值下降,24小時後血藥濃度不到Cmax的1%。最初兩相的半衰期t1/2α為0.24小時。t1/2β為1.87小時,唑來膦酸最終清除相的時間較長,在滴注後的2~28天內在血漿中仍保持很低的濃度,最終清除半衰期t1/2y為146小時,在給藥劑量2~16 mg範圍內,血漿中藥物濃度_時間曲線下面積(AUCO-24b)與給藥劑量呈正比。在3相中唑來膦酸的蓄積率均較低,其中2、3相相對於第1相的平均AUCO-24b值比率分別為1.13±0.30和1.16±0.36。體內及體外試驗表明唑來膦酸與人血細胞的親和率低,與人血漿蛋白結合率大約為22%,結合率與濃度無關。
2、代謝
體外試驗表明唑來膦酸對人P450酶無抑制作用,唑來膦酸在體內不經過生物轉化,主要以原形經腎臟排泄。
3、排泄
64名患者在給予唑來膦酸24小時內尿液中平均回收率為39±16%,給藥後第2日尿液中僅發現痕跡量的藥物,給藥0~24小時內尿液中累積排泄百分比率與藥物的濃度無關,0~24小時內尿液中的藥物回收未達到平衡,推測藥物先與骨結合,再緩慢釋放進入全身循環,從而出現所觀察到的血漿中長期含有很低很濃度藥物的現象。給藥後0~24小時內唑來膦酸的腎臟清除率為3.7±2.O1/h,唑來膦酸的清除率與劑量無關面取決於肌酐清除率。在一項研究中,將癌症及骨轉移患者給予4 mg唑來膦酸的滴注時間從5分鐘(n=5)延長至15分鐘(n=7),結果滴完時唑來膦酸的濃度同比降低了34%([平均值±SD] 403±118 ng/m1 vs 264±86ng/m1,AUC總值升高了10%(378±116 ng×h/m1vs 420±218 ng x h/m1,AUC值的差異並無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