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布·達烏德
- 外文名:Abu Dawud
- 出生日期:817年
- 逝世日期:889年
艾布·達烏德 (Abu Dawud,817—889) 中世紀伊斯蘭教遜尼派著名聖訓學家、“六大聖訓集”的彙編者之一。人物簡介本名蘇萊曼·本·艾什阿斯·本·伊斯哈格。原籍錫吉斯坦(今伊朗、阿富汗之間的錫斯坦),故又以錫吉...
9世紀伊斯蘭教遜尼派著名聖訓經籍。屬該派權威的“六大聖訓集”之一。為錫吉斯坦聖訓學家艾布·達烏德(817~889)彙編,故以其名命名。該集分上、下兩卷,共收錄聖訓4800段。收錄聖訓 系編者從所收集的50萬段聖訓中經過精選、考證、彙編而成,並以聖訓所涉及的問題劃分類目。主要篇目和內容有:(1)教法系列,內容...
《六大聖訓集》是指:《布哈里聖訓實錄》,《穆斯林聖訓實錄》,《艾布·達烏德聖訓集》,《提爾密濟聖訓集》,《奈薩儀聖訓集》,《伊本·馬哲》,其中的《布哈里聖訓實錄》、《穆斯林聖訓實錄》統稱為聖訓兩真本。此外,還有九大部聖訓集的說法,即在上述六部的基礎上,增加了《穆宛塔聖訓集》《艾哈邁德穆...
系指《布哈里聖訓實錄》、《穆斯林聖訓實錄》、《艾布·達烏德聖訓集》、《提爾密濟聖訓集》、《奈薩儀聖訓集》和《伊本·馬哲聖訓集》(見各該條)而言。前兩種又稱為“聖訓兩真本”(al-Sahian),這六部聖訓集,穆斯林學者公認為是最真實可靠的匯集。千百年來在教內一直被奉為僅次於《古蘭經》的重要經典。其...
20、穆罕默德·達吾德·海孜熱提(即妥明)去烏魯木齊;21、阿布都勒·卡德爾·撒拉(穆薩阿爺,撒拉族)去撒拉族地區;22、賽力瑪去阜康;23、艾布·伯克爾(即馬貴)去吐魯番,1929年歸真。他的繼承人有馬永禎、麻生金(即麻哈比)等海里發。上述海里發譜係為道祖夏·奧里亞時期至賢哲烏拉木·買爾蘇木汗·霍加目...
曾跟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和艾布·達烏德等許多聖訓學家學習、研討聖訓和聖訓學,同時廣泛蒐集聖訓及其傳述世系。最後定居埃及,從事講學和著述。915年,赴麥加朝覲,卒於該地。奈薩儀精通聖訓教法和伊斯蘭法理學,在教法上崇尚沙斐儀學派觀點。他能背誦全部《古蘭經》經文。他對集錄、考證聖訓十分嚴謹,堅持...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崩潰瓦解,發生凱末爾革命,1924年3月3日,土耳其國民議會通過決議,取消了哈里發制度,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位哈里發阿卜杜勒·麥吉德被放逐出國。從632年艾布·伯克爾當選哈里發至此,哈里發制度斷斷續續延續了近1300年。現狀 19世紀末,泛伊斯蘭主義倡導者哲馬魯丁等人主張所有民族和國家的穆斯林...
艾布·白克爾說:“認識安拉上的無能為力是信仰的終極”。米斯里說:“認為自己對安拉了解最少的人,才是最了解安拉的人。”德性獨一 安拉德性的獨一,是指安拉固有的德性。安拉的本體具有許多完美的德性,德性的獨一與本體的獨一都屬於伊斯蘭哲學範疇,是人類認知的最高境界。阿里在《辭章之道》中說:“感贊...
根據聖訓規定,凡殺害信士者,血金為30峰5歲母駝,30峰4歲母駝,40峰3歲母駝,合計為100峰母駝(《艾布·達烏德聖訓集》)。誤殺的血金則是“20峰5歲母駝,20峰4歲母駝,20頭1歲母牛犢,20頭1歲公牛犢,20頭2歲母牛犢”(《聖訓經》)。中世紀教法典籍中關於血金的規定是:通常奴隸的完全血金為本人的...
理由是,由於傳述世系中斷,因而不予採信。3、 有條件的採納為教法證據:伊瑪目沙菲儀一般不採納缺尾聖訓,除非是有名的再傳弟子傳述的。缺尾聖訓集:1、 艾布·達烏德編的《缺尾聖訓集》2、 伊本·艾比·哈泰《缺尾聖訓集》3、 薩拉洪丁·阿拉儀《缺尾聖訓教法集》(蘇伊真)
第1節大都為布哈里和穆斯林·本·哈賈吉集錄的聖訓;第2節多為馬立克、沙斐儀、伊本·罕百勒、提爾密濟、艾布·達烏德、奈薩儀、伊本·馬哲、達里米(798~869)、達爾·庫圖尼(919~995)和拜海吉(994~1066)等聖訓學家分別集錄的聖訓;第3節為編者按各章標題所要求的內容收錄的伊斯蘭教先賢后學傳抄、集錄的...
第三節 艾布·達烏德 第四節 提爾米濟 第五節 奈薩依 第六節 伊本·馬賈 第五章 什葉派聖訓學家 第一節 庫萊尼 第二節 伊本·巴布葉 第三節 圖西 第三編 伊斯蘭教法學 第六章 伊斯蘭教法根源學 第一節 歷史淵源 第二節 各派教法學家的異同 第七章 遜尼派教法學派 第一節 艾布·哈尼法 第二節 哈...
如著名的聖門弟子艾布·胡萊賴。在第一位哈里發艾布·拜克爾在位期間,伊斯蘭教法也主要依靠兩大法源:《古蘭經》和聖訓。後來,艾布·拜克爾對外征討時,許多哈菲茲戰死。在歐麥爾的建議下,蒐集分散的《古蘭經》篇章並輯錄成冊。2、教法學歷史階段 伊斯蘭教法學歷經七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先知穆罕默德時代 第二...
曾跟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和艾布·達烏德等許多聖訓學家學習、研討聖訓和聖訓學,同時廣泛蒐集聖訓及其傳述世系。最後定居埃及,從事講學和著述。915年,赴麥加朝覲,卒於該地。奈薩儀精通聖訓教法和伊斯蘭法理學,在教法上崇尚沙斐儀學派觀點。他能背誦全部《古蘭經》經文。他對集錄、考證聖訓十分嚴謹,堅持...
全名艾布·伊薩·穆罕默德·本·伊薩·提爾密茲,因出生於中亞阿姆河流域的提爾密茲村(今烏茲別克共和國的捷爾梅茲),故名。青年時期在家鄉及各地求學,鑽研伊斯蘭各學科,立志專攻聖訓,曾拜聖訓學家布哈里為師,學習聖訓和聖訓學,在教法思想上深受其師影響晌。後遊歷呼羅珊、希賈茲、伊拉克等地,尋訪聖訓收藏家和背記家...
哈里發艾布·伯克爾等人從平息叛教的鬥爭中體會到,只有將安拉啟示的《古蘭經》保存下來,以它為思想旗幟,先知開創的伊斯蘭事業才能繼續得到發展。於是決定由曾經擔任過專司啟示記錄的栽德·本·薩比特主持其事,蒐集、整理分散的記錄,並加以核對、謄清。規定凡採納一段經文,必須有另外的文字或口頭材料作為旁證,...
。伊斯蘭教聖訓學術語之一,該類聖訓屬於劣質聖訓級別之一。意義 聖訓連續遺漏了兩位傳述人或兩位以上的傳述人的聖訓。書面記載 《穆宛塔聖訓集》記載:教主穆罕默德說,“對奴隸應善意地供給吃穿,不可責成其能力不及的工作。”哈凱姆分析,這段是連缺聖訓,因為在馬立克和艾布·胡萊賴之間缺漏了兩位傳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