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西

色拉西

色拉西(1887—1968),蒙古族。生於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貧苦民歌手家庭,1968年7月14日卒於呼和浩特。色拉西是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中國民間音樂家,蒙古族潮爾大師,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科左中旗人;1949年加入內蒙古文工團,60年代初赴京講學、錄製唱片,為後人留下許多珍貴的音樂資料;生前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代表曲目有《朱色烈》、《烏拉蓋河》、《本賓希里》、《海龍》、《碧斯曼姑娘》、《滿都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色拉西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科爾沁左翼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68年7月14日
  • 職業:中國民間音樂家
  • 主要成就:馬頭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1955榮獲演奏一等獎
  • 代表作品:《海龍》、《碧斯曼姑娘》、《滿都拉》等
  • 生前任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
  • 生前任職: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
  • 生前任職:內蒙古文聯副主席
個人簡介,家庭,成長經歷,個人榮譽,

個人簡介

色拉西(1887—1968), 中國民間音樂家,蒙古族潮爾大師。生於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貧苦民歌手家庭。
色拉西色拉西
6歲從父學琴,善奏馬頭琴四胡三弦及演唱民歌。
16歲起成為草原流浪藝人,在內蒙古東部名聲卓著。
1946年參加內蒙古歌舞團,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演出。
1949年加入內蒙古文工團。
60年代初赴京講學、錄製唱片,為後人留下許多珍貴的音樂資料。
1968年7月14日卒於呼和浩特
生前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代表曲目有《朱色烈》、《烏拉蓋河》、《本重烏賓希里》、《海龍》、《碧斯曼姑娘》、《滿都拉》等。

家庭

他家的生活十分困難,常年給牧主放牧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科爾沁草原上有名的馬頭琴手,有時候辦喜事兒的人家會請他們上門演奏,船射蘭訂即使如此也難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他家中唯一的財富是一把世代相傳的馬頭琴。
色拉西自幼接觸馬頭琴對演奏馬頭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經常拿起連趨罪馬頭琴模仿,他的小手夠不上琴弦的位置,便與哥哥兩人合作,一人持弓,一人按弦。
色拉西沒有上過學,但是對藝術的悟性極高,記憶力也非常好,10歲時,他就能獨立演奏一般民歌,時常在集會和婚宴上表演。

成長經歷

6歲從父學琴,善於演奏馬頭琴、四胡、三弦等多種民族樂器和演唱民歌,被當地牧民稱為“神童”.。
14歲時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給別人放牧,在忙著做重活的同時還得照顧4歲的弟弟。每天出牧時都要背上小弟弟,帶上馬頭琴,在牲畜吃完草、弟弟睡著覺的空閒練習他那心愛的馬頭琴。經過刻苦的練習、潛心的鑽研,他掌握了嫻熟的馬頭琴演奏技藝。
19歲那年,到莫力廟當了喇嘛,是為了躲避民棗謎櫃當兵,也是為了專心致志地學藝,用以維持以後的生活。在此期間,先後結識了幾位著名的民間藝人,拜他們為師。當時廟裡有一位名叫仁欽的樂手以演奏古老宴歌聞名,色拉西拜他為師,繼承和發展了他的演奏技藝,並融會貫通了自己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色拉西色拉西
25歲時,他就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42歲那年,從內蒙古東部走向中部的察哈爾錫林郭勒地區,接觸到了傳統的馬頭琴演奏的另一個藝術流派“勃爾吉古提定弦法”“泛音演奏法”,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演奏技巧。
幾十年的流浪生活,沒有改變色拉西的貧困狀況,而且使他瀕於無處安身的悲慘境地,就更談不上社會地位了。新中國成立後,黨對民族文化遺產非常重視,對民族藝術家的關懷使色拉西的藝術天分獲得了新生。
1949年,62歲的他被選入內蒙古文工團。此後,他以更高的熱情刻苦鑽研演奏技巧,滿懷激情地為人民民眾演奏,開始了新的藝術里程。
文化大革命中,色拉西被扣上“反動藝人”、“反動權威”的罪名,多次受到批鬥,於1968年7月14日去世,終年81歲。按照色拉西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里。

個人榮譽

1950年,色拉西隨同內蒙古文工團進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慶祝活動,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為毛主席、周總理演奏了他的名曲《穆楚烈》,並拍攝了電影。色拉西在公演中,以高超獨特的馬盛巴厚頭琴藝術轟動首都舞台。從此,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也更加熱察試勸愛自己的馬頭琴演奏藝術。他努力探索、刻意求精、不斷總結、積極進取,把馬頭琴演奏藝術技巧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使馬頭琴演奏這朵奇苑以更加絢麗的姿態綻開在文藝百花園中。
1954年,色拉西受聘到當時的東北音專任教1年。在此期間,他曾經用潮爾為德國法國音樂家的鋼琴小提琴演奏配器。同時他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中國樂協理事、音協內蒙分會主席。
色拉西色拉西
在同年,他到伊金霍洛參加成吉思汗陵園奠基儀式演出,他接觸到了馬頭琴演奏藝術的又一重要流派“土兒扈特提演奏法”,使自己的演奏技巧更加成熟。他演奏的優秀曲目主要有3部分:民間器樂曲,如:《巴譜》、《荷英花》;古老宴歌,如: 《天上的風》、《雁》、《穆楚烈》;抒情民歌,如:《諾力格爾瑪》、《兄嫂》、《韓秀英》。
在1955年的內蒙古文藝會演上,他演奏和錄製了《穆楚烈》、《巴言林》、《海龍》辣跨兆等29支民間樂曲,榮獲演奏一等獎
1957年9月,70高齡的色拉西到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他在教學工作中滿腔熱情,嚴肅認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獨特的馬頭琴演奏技巧“科爾沁演奏法”傳授給下一代,而且還傳授了馬頭琴“泛音演奏法”“單音演奏法”和“土兒扈特提演奏法”,為祖國培養藝術人才,盡職盡責,深受學生和同志們的好評和尊敬。在他的悉心努力下,培養出了內蒙歌舞團桑都冷等一批年輕的優秀馬頭琴演奏藝術人材。
色拉西教小達瓦色拉西教小達瓦
1960年11月,經內蒙黨委研究批准任色拉西為內蒙文聯副主席,內蒙音舞協會主席。
1962年5月,是色拉西從事馬頭琴演奏藝術生涯65周年,同時又是他75壽辰。為了進一步體現黨對文藝界,特別是對卓有成就的民間藝人的重視和關懷,肯定色拉西65年來從事馬頭琴演奏藝術活動的成就和貢獻,內蒙古音樂界為他舉行了祝賀會。
文化大革命中,色拉西被扣上“反動藝人”、“反動權威”的罪名,多次受到批鬥,於1968年7月14日去世,終年81歲。按照色拉西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里。

個人榮譽

1950年,色拉西隨同內蒙古文工團進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慶祝活動,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為毛主席、周總理演奏了他的名曲《穆楚烈》,並拍攝了電影。色拉西在公演中,以高超獨特的馬頭琴藝術轟動首都舞台。從此,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也更加熱愛自己的馬頭琴演奏藝術。他努力探索、刻意求精、不斷總結、積極進取,把馬頭琴演奏藝術技巧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使馬頭琴演奏這朵奇苑以更加絢麗的姿態綻開在文藝百花園中。
1954年,色拉西受聘到當時的東北音專任教1年。在此期間,他曾經用潮爾為德國法國音樂家的鋼琴小提琴演奏配器。同時他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中國樂協理事、音協內蒙分會主席。
色拉西色拉西
在同年,他到伊金霍洛參加成吉思汗陵園奠基儀式演出,他接觸到了馬頭琴演奏藝術的又一重要流派“土兒扈特提演奏法”,使自己的演奏技巧更加成熟。他演奏的優秀曲目主要有3部分:民間器樂曲,如:《巴譜》、《荷英花》;古老宴歌,如: 《天上的風》、《雁》、《穆楚烈》;抒情民歌,如:《諾力格爾瑪》、《兄嫂》、《韓秀英》。
在1955年的內蒙古文藝會演上,他演奏和錄製了《穆楚烈》、《巴言林》、《海龍》等29支民間樂曲,榮獲演奏一等獎
1957年9月,70高齡的色拉西到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他在教學工作中滿腔熱情,嚴肅認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獨特的馬頭琴演奏技巧“科爾沁演奏法”傳授給下一代,而且還傳授了馬頭琴“泛音演奏法”“單音演奏法”和“土兒扈特提演奏法”,為祖國培養藝術人才,盡職盡責,深受學生和同志們的好評和尊敬。在他的悉心努力下,培養出了內蒙歌舞團桑都冷等一批年輕的優秀馬頭琴演奏藝術人材。
色拉西教小達瓦色拉西教小達瓦
1960年11月,經內蒙黨委研究批准任色拉西為內蒙文聯副主席,內蒙音舞協會主席。
1962年5月,是色拉西從事馬頭琴演奏藝術生涯65周年,同時又是他75壽辰。為了進一步體現黨對文藝界,特別是對卓有成就的民間藝人的重視和關懷,肯定色拉西65年來從事馬頭琴演奏藝術活動的成就和貢獻,內蒙古音樂界為他舉行了祝賀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