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構成基礎與套用》是201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慧。
基本介紹
- 書名:色彩構成基礎與套用
- 又名:Color Composition: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 作者:周慧
- ISBN:9787122158932
- 頁數:120頁
- 定價:49.00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藝術設計新視點叢書:色彩構成基礎與套用》主要由色彩的基本理論、色彩的實踐訓練和色彩構成的具體套用幾大部分構成。色彩的基本理論具體包括色彩的物理理論、色彩的生理理論、色彩的心理理論等內容;色彩的實踐訓練具體包括調色準備、色彩構成訓練、色彩調和訓練和色彩創意訓練等內容;色彩構成的具體套用主要從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來進行闡述。
該書圖文並茂,課題豐富,內容實用,可供各設有藝術設計專業的本科、專科、職業技術、成人繼續教育等院校的師生使用,也可為從事色彩設計的工作人員和業餘愛好者提供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結論
第一節色彩構成的概念
第二節色彩構成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一、教學目的
二、學習方法
第四節色彩構成課程常用的工具與材料
第二章色彩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色彩的物理理論
一、色彩的物理性質
二、色彩的屬性與分類
三、色彩的混合
第二節色彩的生理理論
一、色彩的感覺器官——眼
二、色彩的錯視與幻覺
第三節色彩的心理理論
一、色彩心理與年齡的關係
二、色彩心理與民族地域的關係
三、色彩的共同心理
第三章色彩的實踐訓練
第一節準備工作——調色
一、材料準備
二、調色方法
三、色環製作
本節課題訓練
第二節色彩構成訓練
一、色彩漸變構成
二、色彩對比構成
三、空間混合構成
本節課題洲練
第三節色彩調和訓練
一、隔離調和法
二、面積調和法
三、三屬性調和法
本節課題訓練
第四節色彩創意訓練
一、對自然色彩的感悟
二、對傳統、民間藝術色彩的借鑑
三、對音樂、詩歌等文學描寫的聯想
四、對繪畫、建築、影視等其他藝術色彩的吸收
本節課題訓練
第四章色彩構成的具體套用
第一節染織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二節服裝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三節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四節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一節色彩構成的概念
第二節色彩構成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一、教學目的
二、學習方法
第四節色彩構成課程常用的工具與材料
第二章色彩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色彩的物理理論
一、色彩的物理性質
二、色彩的屬性與分類
三、色彩的混合
第二節色彩的生理理論
一、色彩的感覺器官——眼
二、色彩的錯視與幻覺
第三節色彩的心理理論
一、色彩心理與年齡的關係
二、色彩心理與民族地域的關係
三、色彩的共同心理
第三章色彩的實踐訓練
第一節準備工作——調色
一、材料準備
二、調色方法
三、色環製作
本節課題訓練
第二節色彩構成訓練
一、色彩漸變構成
二、色彩對比構成
三、空間混合構成
本節課題洲練
第三節色彩調和訓練
一、隔離調和法
二、面積調和法
三、三屬性調和法
本節課題訓練
第四節色彩創意訓練
一、對自然色彩的感悟
二、對傳統、民間藝術色彩的借鑑
三、對音樂、詩歌等文學描寫的聯想
四、對繪畫、建築、影視等其他藝術色彩的吸收
本節課題訓練
第四章色彩構成的具體套用
第一節染織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二節服裝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三節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第四節環境藝術設計中色彩構成的套用
參考文獻
序言
一所好的設計學院如何能夠培養出優秀人才,教師個人的學術水平與實務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還要看這個學院如何設計出一整套合理的課程體系,並且建立好每門課的課程基礎。因此,編輯一本好的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一直推崇美國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of Design),這是一所享譽世界的設計學院,與義大利的馬蘭歐尼學院、英國的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巴黎的ESMOD時裝藝術學院並稱世界四大設計學院。作為一名設計教育工作者,同時受我的專業背景影響,我對這四所設計學院關注頗多,尤其是對他們的設計課程安排、課程內容更為敏感。帕森斯設計學院作為一所綜合性的設計學院,為來自全世界的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專業設計課程,提供學生在專業及實務經驗上的學習,給予學生多樣化的設計概念,並且讓學生學習到獨自及團體設計上的實務經驗及理念。而且,在這裡學習的同學多半都會有兼職的設計工作,帕森斯設計學院為培養優良的設計人才,營造學生跨學科的設計觀念,其中藝術、音樂、戲劇、管理、設計等八個學院的課程可以交叉學習。學校重視創新、藝術與設計的教育理念,使得畢業生與校友遍布歐美時尚界與設計界。他們的師資多為業界頂尖設計師,除了面對設計的技術挑戰,更要求學生從人文歷史理論中學習和理解設計的社會屬性。由於上述種種原因,帕森斯設計學院在學術界和設計界享有盛名。因此,我以為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課程,除了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外,更應該強調設計文化在設計過程中的展開。注重設計過程的展開,加強設計專業學生對設計主題和設計元素的深入思考和深化設計。特別是細化設計細節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的創意思維活動作用於設計觀念、設計使用、設計技能、設計形式語言不斷外化的過程。強調設計文化的專業學院,學生的設計作品往往被要求顯現出優美流暢的形式,以及清晰的實用邏輯思考與自信的應對能力。
我始終認為,大學設計教育是一種文化。說現代設計教育,言必談包浩斯的“三大構成”教育,我們認識的“三大構成”,早年大都從日本和我國的香港、台灣地區轉道而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其中夾雜著許多曲解和歧義。包浩斯其實就是一個中等專門學校,30多位教師,十幾年就培養了600多名畢業生,但包浩斯確確實實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伊頓當年開創構成教學,他的本意是要啟發設計學生的想像和思維能力、平面和空間的構成能力。但所謂“三大構成”發展到今天,卻被有些院校僵化為耗費時間的手工勞作。我在俄羅斯的一所學校看到,一件簡單的立體構成作業被要求用120小時來完成,空間構成的想像能力被細密的手工製作所取代。更不能想像國內有些院校平面構成作業中,老師讓同學用大量時間描繪細小的點點,這是同伊頓的初衷相違背的。更何況,包浩斯設計強調無機形的功能主義風格在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它的形式單一化的弊端也早已暴露出來。面對世界文明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設計樣式的多緯度文化思考,已經不是單一的包浩斯所能夠替代的。有什麼樣的時尚生活就應該有什麼樣的設計教育。設計教育中的“三基本教育”是職業知識與技能技巧的基礎訓練,但要成為合格的設計師單靠這個不行。我常說,設計教育倡導的是“浪漫色彩與理想情懷的學院風格”,倡導一種“歸於人文的都市情懷”。設計的最高境界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與其說是設計產品,不如說是設計人和社會。”
中國的設計教育走的是不斷西化的道路,如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教育新思路?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其實,西方設計教育的經驗並不能解決中國設計教育的全部問題,但西方設計教育注重實踐教育、追隨流行、尊重手工藝的傳統值得我們學習。中國設計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全國120萬的藝術學生,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11.6%,其中70%是設計學生。國際上沒有這樣的設計教育國家可以類比。現在國內的普通設計教育本科是兩頭不落實。一方面是高端的設計人才缺乏,學校培養不出來;另外一方面,最底層的設計操作與實務人員又不願意培養。中間層次很龐大,培養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畢業生。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既期望行政政策的引導,也希望於學校課程與教材改革的推進。
徐賓等一批青年教師執著於課程教學改革,他們志同道合、努力探索,以“藝術設計新視點叢書”的形式展示他們的教學成果。我贊同他們“不以降低學術品位為代價,力爭將叢書做成精品”的主張和追求。這套叢書除闡明各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外,還加入了大量課題案例,用以強調對藝術設計專業入門思維的啟發和拓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叢書打破了長久以來設計類圖書“先理論講授,後示範作業”的陳舊模式,延伸設計教材中理論內容與設計實務的可操作性。
我期待這套叢書能夠有新的面貌,並為設計教育的課程改革添磚加瓦。
2012.6.26寫在獨墅湖畔
我一直推崇美國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of Design),這是一所享譽世界的設計學院,與義大利的馬蘭歐尼學院、英國的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巴黎的ESMOD時裝藝術學院並稱世界四大設計學院。作為一名設計教育工作者,同時受我的專業背景影響,我對這四所設計學院關注頗多,尤其是對他們的設計課程安排、課程內容更為敏感。帕森斯設計學院作為一所綜合性的設計學院,為來自全世界的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專業設計課程,提供學生在專業及實務經驗上的學習,給予學生多樣化的設計概念,並且讓學生學習到獨自及團體設計上的實務經驗及理念。而且,在這裡學習的同學多半都會有兼職的設計工作,帕森斯設計學院為培養優良的設計人才,營造學生跨學科的設計觀念,其中藝術、音樂、戲劇、管理、設計等八個學院的課程可以交叉學習。學校重視創新、藝術與設計的教育理念,使得畢業生與校友遍布歐美時尚界與設計界。他們的師資多為業界頂尖設計師,除了面對設計的技術挑戰,更要求學生從人文歷史理論中學習和理解設計的社會屬性。由於上述種種原因,帕森斯設計學院在學術界和設計界享有盛名。因此,我以為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課程,除了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外,更應該強調設計文化在設計過程中的展開。注重設計過程的展開,加強設計專業學生對設計主題和設計元素的深入思考和深化設計。特別是細化設計細節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的創意思維活動作用於設計觀念、設計使用、設計技能、設計形式語言不斷外化的過程。強調設計文化的專業學院,學生的設計作品往往被要求顯現出優美流暢的形式,以及清晰的實用邏輯思考與自信的應對能力。
我始終認為,大學設計教育是一種文化。說現代設計教育,言必談包浩斯的“三大構成”教育,我們認識的“三大構成”,早年大都從日本和我國的香港、台灣地區轉道而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其中夾雜著許多曲解和歧義。包浩斯其實就是一個中等專門學校,30多位教師,十幾年就培養了600多名畢業生,但包浩斯確確實實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伊頓當年開創構成教學,他的本意是要啟發設計學生的想像和思維能力、平面和空間的構成能力。但所謂“三大構成”發展到今天,卻被有些院校僵化為耗費時間的手工勞作。我在俄羅斯的一所學校看到,一件簡單的立體構成作業被要求用120小時來完成,空間構成的想像能力被細密的手工製作所取代。更不能想像國內有些院校平面構成作業中,老師讓同學用大量時間描繪細小的點點,這是同伊頓的初衷相違背的。更何況,包浩斯設計強調無機形的功能主義風格在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它的形式單一化的弊端也早已暴露出來。面對世界文明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設計樣式的多緯度文化思考,已經不是單一的包浩斯所能夠替代的。有什麼樣的時尚生活就應該有什麼樣的設計教育。設計教育中的“三基本教育”是職業知識與技能技巧的基礎訓練,但要成為合格的設計師單靠這個不行。我常說,設計教育倡導的是“浪漫色彩與理想情懷的學院風格”,倡導一種“歸於人文的都市情懷”。設計的最高境界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與其說是設計產品,不如說是設計人和社會。”
中國的設計教育走的是不斷西化的道路,如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教育新思路?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其實,西方設計教育的經驗並不能解決中國設計教育的全部問題,但西方設計教育注重實踐教育、追隨流行、尊重手工藝的傳統值得我們學習。中國設計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全國120萬的藝術學生,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11.6%,其中70%是設計學生。國際上沒有這樣的設計教育國家可以類比。現在國內的普通設計教育本科是兩頭不落實。一方面是高端的設計人才缺乏,學校培養不出來;另外一方面,最底層的設計操作與實務人員又不願意培養。中間層次很龐大,培養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畢業生。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既期望行政政策的引導,也希望於學校課程與教材改革的推進。
徐賓等一批青年教師執著於課程教學改革,他們志同道合、努力探索,以“藝術設計新視點叢書”的形式展示他們的教學成果。我贊同他們“不以降低學術品位為代價,力爭將叢書做成精品”的主張和追求。這套叢書除闡明各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外,還加入了大量課題案例,用以強調對藝術設計專業入門思維的啟發和拓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叢書打破了長久以來設計類圖書“先理論講授,後示範作業”的陳舊模式,延伸設計教材中理論內容與設計實務的可操作性。
我期待這套叢書能夠有新的面貌,並為設計教育的課程改革添磚加瓦。
2012.6.26寫在獨墅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