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布西賢

錫伯營領隊大臣、教育家:色布西賢(1837—1907),伊拉里氏,字義堂,錫伯營鑲紅旗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色布西賢
  • 字號:義堂
  • 出生時間:1837
  • 去世時間:1907
衛國戍邊,致力屯墾,興辦教育,

衛國戍邊

同治四年(1865年),色布西賢以本旗空藍翎升為正藍旗驍騎校,是年28歲。同治五年(1866年),伊犁地區維、回人民因反抗清政府增加附加稅而起義,清在伊犁的統治遭到嚴重削弱。次年,自稱“蘇丹汗國”的割據政權在伊犁成立。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沙俄悍然出兵侵占伊犁,開始了對我國伊犁地區長達10年的軍事殖民統治。“俄人於固爾扎城(今伊寧市)、博羅布爾噶蘇、海努克、綏定城四處分設俄官四名,管理各眾”。又從伊犁迤西圖爾根起,包括北面至伊犁各營逼勒銀物,索要戶口冊籍,逼迫當地駐防各營兵民及各族人民降附俄國,並且,在伊犁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專門監視錫伯營官兵的行動。錫伯營軍民在總管喀爾莽阿的統一指揮下,從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出發,不畏強暴,巧妙地同沙俄殖民統治者作鬥爭。同時,秘密派出錫伯營官兵到塔爾巴哈台給署理伊犁將軍、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榮全稟報伊犁情形,要求派大軍收復伊犁。光緒三年(1877年),色布西賢升為正藍旗佐領。是年,署理伊犁將軍榮全奉旨調錫伯營官兵一營人,由佐領色布西賢帶領前赴塔爾巴哈台,並在庫爾喀喇烏蘇、車排子等地鑿渠屯田,為大軍收復伊犁準備軍糧。光緒七年(1881年)七月,補授色布西賢為錫伯營總管。次年,因“該員才具明敏,辦事練達”,又“因收復伊犁、剿辦竄匪安內出力”,經金順將軍奏請以副都統記名尚放,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初一日奉旨允準在案。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又於十九年(1893年)八月,兩次署理索倫營領隊大臣事務。

致力屯墾

伊犁收復後,錫伯營總管色布西賢,面對錫伯營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局面,一面動員全營軍民,動手疏浚察布查爾大渠,將原墾種的“察水田,,全面恢復墾種;另一方面,又奏請伊犁將軍將察布查爾南山一帶原維吾爾族“塔蘭奇’’廢棄田畝分配給錫伯營閒散耕種,並收取地租,增加公儲,收到顯著效益。總管色布西賢帶頭捐資500兩銀,並奏請伊犁將軍,拿出本營少有的公共資金,在鑲紅旗設立了公益當,制定了社會捐助制度,為錫伯營軍民的生存和公共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作用。後來,公益當又大量資助教學,為發展錫伯族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伊犁新滿營組建後,軍民的住宿、吃糧都發生了困難。總管色布西賢召集錫伯營各旗佐領商議,決定從各方面援助新滿營。組織軍民到烏孫山砍伐木料,送到惠遠城,以解急用;又組織人力、車輛等將一萬戽糧食捐送新滿營。色布西賢向伊犁將軍長庚提出了往特古斯塔柳(今鞏留縣)派兵屯田,以解決新滿營口糧問題的建議,當即得到長庚的允準。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色布西賢從錫伯營選派富有屯墾經驗的富某,率40名青壯官兵,攜帶農具、籽種、馬牛開赴特古斯塔柳,籌建營盤,耕種糧食。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又挑選官兵250名,作為“練軍兩旗”派往該地屯田。幾年中,他們修挖了一條50多公里長的大渠(稱錫伯渠),開墾了十幾萬畝良田,極大地支援了新滿營。至此,色布西賢“以其總理特古斯塔柳屯田事務始終得力”,而受到清政府的嘉獎。

興辦教育

伊犁收復後,清政府補發了同治年間和沙俄占領8年時間所欠發的各營官兵的餉銀,錫伯營也補得一筆數目可觀的餉銀。總管色布西賢便報請伊犁將軍批准,從補發的餉銀里抽出一部分,在錫伯營8個牛錄均設一所官辦義學,吸收錫伯族學齡兒童學習文化知識。從光緒十六年(1896年)起,錫伯營各義學開始教滿、漢文《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這是最早的錫伯族雙語教育。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領隊衙門裡又辦了學校,招收60餘名錫伯族子弟,進行滿、漢語教學。同時,在錫伯營正紅旗(四牛錄)、鑲紅旗(六牛錄)挑選百餘名學生就地集中學漢文,從此,錫伯營各學校普遍開始學漢文。
色布西賢臨終前又將自己的百多匹馬、牛獻給錫伯營作為公產,用於辦教育。後人為了紀念色布西賢對發展民族文化教育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在錫伯營一、三牛錄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色公學校”。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色布西賢授任錫伯營領隊大臣,並賞副都統銜。光緒三十年(1904年)九月二十六日因病卸任,於宣統二年(1907年)去世,終年7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