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道路行進中的危險、困難、障礙。亦借指所經歷的艱險。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成語典故,
基本信息
【用法】作賓語、定語;形容經歷極為困難的境地
【相近詞】荊棘載途、艱難曲折、險阻艱難
《朱子語類》卷三十三:“其間須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許多艱難險阻。”
毛澤東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
成語典故
當時,正是諸侯紛爭,各據一方的時刻,諸侯國之間也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楚國由於地大兵強、實力雄厚,就控制了自己周圍的一些小國,儼然成了中原的霸主。晉文公對此非常不滿,決定挑戰楚國的霸權。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依附楚國的曹、衛兩個小國。
楚成王對此非常擔心,他怕子玉因輕敵而被敵軍打敗,於是子玉剛走,楚成王便寫信給子玉,在信中很嚴肅地告誡他說:“晉文公曾經在外流亡了19年,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有豐富的閱歷,深知人民的憎惡,對於如何統治國家,如何指揮軍隊作戰都有很多經驗。所以說,你的對手相當的強大,千萬不可以輕視他,否則,就會導致自己徹底失敗。”
子玉接到了楚成王的信後,仍然不放在心上,當兩軍對壘的時候,由於他過分的輕敵使自己的軍隊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這時候的他,後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