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莊煤礦志(1988-2008)》是韓勇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莊煤礦志(1988-2008)
- 作者:韓勇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指導思想 本志書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編寫原則和方法 本志書以編年體為主,紀事本末體為輔,堅持“述而不論”的原則,遵循“縱不斷線、橫不缺項”的編纂方法和“以橫為主,先橫後縱”的結構安排方式。以良莊礦井21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生產建設等方面的重大發展變化為主線,記載礦井歷史和現狀,力求達到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資鑒性、權威性的有機統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改革開放
第一章 改革
第一節 領導體制改革
第二節 管理機制改革
第三節 產權制度改革
第二章 開放
第一節 中外合作
第二節 外事活動
第二篇 礦井建設
第一章 井田概貌
第一節 地理環境
第二節 勘探與設計
第三節 儲量與“三量”管理
第四節 礦山測量與繪圖
第五節 水文地質
第二章 礦井延深與系統最佳化
第一節 延深工程
第二節 延深井巷工程量及工程進展情況
第三節 土建及安裝工程
第四節 礦井系統最佳化
第三篇 煤炭生產
第一章 開拓
第一節 開拓方式
第二節 採區劃分與採區布局
第三節 巷道類別及布置
第四節 設計最佳化
第二章 採煤
第一節 方法
第二節 工藝
第三節 機械化裝備
第四節 以矸換煤
第五節 創新
第三章 掘進方法與工藝
第一節 方法
第二節 工藝
第三節 機械化裝備
第四節 創新
第四章 機電
第一節 設備管理
第二節 供電管理
第三節 排水系統
第四節 壓風系統
第五節 自動化控制
第六節 設備檢修
第七節 機電零事故理
第八節 技術比武
第五章 提升運輸
第一節 礦井提升系統
第二節 井下主巷運輸
第三節 採區運輸
第四節 地面運輸
第五節 運輸裝備
第六章 通風防塵
第一節 通風
第二節 防塵
第三節 安全監測
第四節 礦井火災防治
第五節 瓦斯災害防治
第六節 煤塵災害防治
第七節 高溫熱害防治
第七章 煤炭加工
第一節 跳汰選煤
第二節 重介選煤
第三節 浮游選煤
第四節 壓濾生產
第五節 原煤準備系統最佳化
第六節 浮精煤泥深加工
第七節 計量與質量
第八節 管理和技術輸出
第八章 生產技術管理
第一節 規程及管理
第二節 生產接續
第三節 生產計畫
第四節 高產高效礦井建設
第五節 統計工作
第九章 生產調度
第一節 管理制度
第二節 設施設備
第三節 生產準備
第四篇 安全管理
第一章 安全管理機構及制度
第一節 安全管理機構與監察(檢查)
第二節 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 質量標準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責任
第三節 管理
第四節 驗收
第五節 “雙基”建設
第三章 安全活動
第一節 安全競賽與獎懲
第二節 安全生產周 安全生產月
第三節 “安康杯”競賽
第四節 安全教育培訓
第五節 民眾安全組織與活動
第四章 安全事故及分析
第一節 安全概況
第二節 安全事故及分析
第五章 安全管理創新
一、安化與親情教育
一、崗位區域聯責 職工安全聯保
三、時控安全管理
四、市場化安全管理
五、精細化自主安全管理
第六章 應急預案及演習
第一節 預案編制
第二節 預案管理
笫三節 演習與演練
第七章 搶險 救援
第一節 水害治理
第二節 抗洪搶險
第三節 華源救援
第五篇 經營管理
第一章 經營管理方式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管理創新
第二章 財務管理
第一節 會計機構沿革
第二節 財務制度
第三節 固定資產管理
第四節 流動資產管理
第五節 成本管理
第六節 會計電算化
第三章 工資管理
第一節 工資 定額 獎金
第二節 津貼 補貼 住房公積金
第四章 物資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物資分類與採購
第三節 物資倉儲與發放
第四節 物資回收 復用 處理
第五章 經營考核
第一節 生產考核
第二節 後勤考核
第六章 煤炭銷售
第一節 產品及質量
第二節 銷售結算管理
第三節 煤炭貿易
第四節 煤場管理
第五節 路礦協作與專用線管理
笫六節 煤炭發運管理
第七章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一、洗煤廠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
二、全礦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
三、全礦建立實施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三位一體”管理體系
四、歷屆體系認證人員組成情況
第八章 計量管理
一、制度管理
二、計量管理
三、企業計量定級與升級
第六篇 行政管理
第一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組織機構及沿革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第三節 勞動用工管理
第四節 幹部管理
第五節 勞動保護與保險
第二章 企業法律事務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與職責
第二節 契約管理
第三節 企業工商登記與年檢
第四節 法律文書及資信資料管理
第五節 訴訟、非訴訟案件管理
第三章 工農關係
第一節 機構設定與職責
第二節 周邊村鎮與地方政府
第三節 土地徵用及補償
第四節 工農互助
第四章 檔案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制度
第三節 庫房設備設施
第四節 檔案種類數量
第五節 檔案管理現代化
第五章 行政事務
第一節 會議 接待
第二節 招待所
第七篇 非煤產業
第一章 非煤產業機構沿革
第一節 非煤產業體制管理
第二節 非煤產業機構運行
第二章 非煤企業
第一節 山東良達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節 山東良達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節 泰安市良達水煤漿有限責任公司
第四節 泰安市良達建築發展有限公司
第五節 新泰市魯新建材有限公司
第六節 泰安市良達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第七節 山東中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第八節 山東良達發興圓環鏈有限公司
第九節 泰安市泰山良達木業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節 新泰市新汶園林大酒店
第十一節 山東安達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十二節 新泰市浩源科貿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三節 新汶礦業集團良莊煤礦魯新綜合制修廠
第十四節 泰安市新興石化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五節 泰安市樂華印刷有限公司
第十六節 泰安良達制毯有限公司
第十七節 新泰市良達雅瓷廠
第十八節 天鵝電子有限公司
第八篇 科技 節能 環保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技活動
第二節 科技會議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四節 科技帶頭人
第二章 信息化管理
第一節 通信網路
第二節 計算機網路
第三節 管理套用系統
第四節 計算機培訓與考試
第五節 安全生產監控
第三章 節能降耗
第一節 節能
第二節 降耗
第四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與職責
第二節 廢氣治理
第三節 廢水治理
第四節 廢渣治理
第五節 噪聲治理
第六節 採煤塌陷區治理
第七節 資源綜合利用
第八節 礦區綠化美化
第九節 環境衛生管理
第十節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第十一節 外建礦井環保
第九篇 後勤物業
第一章 生活設施
第一節 食堂
第二節 澡塘
第三節 宿舍 單身公寓 招待所 托幼
第四節 車棚 商店
第五節 供水 供暖 供電
第二章 房產管理
一、機構沿革
二、房產數量及面積
三、周轉房管理
第三章 環境治理
一、衛生保潔
二、廁所管理
三、環境綠化
四、綜合治理
第四章 社區管理
笫一節 收費管理
第二節 家屬協管會
第三節 家庭通信與網路
第四節 社區文化生活
第十篇 文教 衛生 計畫生育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普通教育
第三節 職工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第二章 衛生與醫療工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衛生防疫
第三節 “非典”防治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節 醫療工作
第三章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工作措施
第十一篇 黨群工作
第一章 黨建工作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制度建設
第三節 思想建設
第四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二章 宣傳思想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宣傳思想工作
第二節 普法教育
第三節 統戰工作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五節 企業文化建設
第三章 工會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組織建設
第三節 歷屆職代會、工代會
第四節 群監工作
第五節 扶貧濟困
第六節 女工工作
第七節 爭議調解
第八節 民管維權
第九節 文體活動
第十節 建家活動
第十一節 經費管理
第十二節 職工療養
第四章 共青團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團代會
第三節 團的活動
第四節 團費管理
第五節 少先隊
第五章 武裝保衛
第一節 武裝
第二節 保衛工作
第六章 信訪工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來信來訪受理工作
第七章 離退休管理與服務
第一節 機構設定與設施
第二節 離退休人員管理
第三節 工病亡遺屬及長傷、長病人員管理
第四節 退職及精減下放人員管理
第五節 老年人管理
第六節 文體活動
第十二篇 外建煤礦
第一章 山東新陽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節 濟陽礦井
第二節 新華能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濟陽電廠)
第二章 陝西銅川耀州區白石崖礦業有限公司
一、礦井概況
二、新井建設情況
三、勞動組織狀況
第三章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旗石場灣煤礦有限公司
一、礦井概況
二、地面工程
三、勞動組織狀況
四、後勤管理
第十三篇 榮譽與人物
第一章 榮譽
第一節 集體榮譽
第二節 個人榮譽
第二章 人物
第一節 先進人物
第二節 1988-2008年良莊煤礦歷任副總及以上領導名單
第三節 1988-2008年良莊煤礦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名單
第四節 良莊煤礦離休人員名單
第十四篇 礦區風情
第一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嫁 祝壽 喪葬 集市及衣食住行
第二節 節日
第二章 礦區新風
第一節 互幫互助
第二節 好人好事
第三節 移風易俗
第三章 礦區方言
附錄
一、1998年以來良莊煤礦重要報刊文錄
二、1998年以來良莊煤礦重要檔案、報告、批覆摘錄
三、良莊煤礦前志簡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