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紋樣裝飾在浙江餘姚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號墓中出土的一件被稱作“琮王”的玉琮上。這件玉琮呈外方而內為圓孔的矮柱體,高8.8厘米、寬17.1—17.6厘米,重達6.5公斤。琮上的花紋由四組獸面紋和四組神人獸面複合紋相間地組成,每組又由上下兩層相同的花紋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渚文化神人獸面複合紋
- 出土地:浙江餘姚
- 重量:6.5公斤
- 體積特徵:外方內圓孔矮柱體
- 花紋:四組獸面紋和四組神人壽麵複合紋
此紋樣裝飾在浙江餘姚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號墓中出土的一件被稱作“琮王”的玉琮上。這件玉琮呈外方而內為圓孔的矮柱體,高8.8厘米、寬17.1—17.6厘米,重達6.5公斤。琮上的花紋由四組獸面紋和四組神人獸面複合紋相間地組成,每組又由上下兩層相同的花紋組成。
此紋樣裝飾在浙江餘姚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號墓中出土的一件被稱作“琮王”的玉琮上。這件玉琮呈外方而內為圓孔的矮柱體,高8.8厘米、寬17.1—17.6厘米,重達6.5公斤。琮上的花紋由四組獸面紋和四組神人獸面複合紋相間地組...
換句話來說,它代表著良渚人的吉祥與幸福,代表著良渚文化時代那段遙遠的歷史。解讀神人獸面紋 1986年,考古學者在浙江餘杭反山遺址發掘了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了1200多件套玉器,其中有一件高8.8厘米,重6.5公斤的玉琮,為目前已知良渚玉琮最大的一件,享有“琮王”的美譽,現陳列於浙江省博物館新館展廳內。...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於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第12號墓,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的鉞冠飾為白玉,一側有紫褐色瑕斑,鉞端飾亦為白玉,一側同樣有紫褐色瑕斑。鉞身通長17.9厘米,上寬14.4厘米,刃寬16.8厘米,厚0....
良渚獸面紋玉琮 良渚獸面紋玉琮是一款玉器,所屬年代為良渚文化(公元前2500年)。文物鑑賞 良渚獸面紋玉琮是良渚文化小型系列玉琮最為精緻的一件,呈圓柱形,中間對鑽圓孔,器表依飾紋分為兩節,以四角為中心,琢磨精細獸面花紋。
已是更加成熟的風鳥造型。在良渚文化玉器的紋飾中,側面飛鳥紋是主要紋樣之一。飛鳥紋的身子豐圓,尾尖短而上翹,有的展伸著翅翼。這些飛鳥紋都成對相向地配置在獸面紋或獸面和神人複合紋的兩邊,這些飾於有著特殊用途的玉器上的飛鳥紋,也許寄寓有藉此溝通天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