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村鎮中心國小

良村鎮中心國小,位於兩村鎮街道側,與良村鎮中學僅一牆之隔,是鎮內辦學條件最好的國小,已有90餘年的辦學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村鎮中心國小
  • 創辦時間:1915年
  • 位置:兩村鎮街道東側
  • 教師:37
1915年,良村地區的開明之士,富家子弟徐書雲(1882-1951)、母貫章(1884-1920)等人從仁懷縣高等學堂畢業。回鄉後創辦良村初等學堂。當時以楊家坡北面的禹王宮作為校舍。搬掉百餘尊神像作為教室,收男童30餘人。
1922年,因軍閥混戰、旱災嚴重、匪患蜂起、民不聊生,學校被迫停辦。1926年恢復辦學,因母貫章死後,學校缺教師,徐書雲的堂侄徐國華受聘執教,學生逐年增多。
1932年,鄭廷芳等倡導辦女子學校,以墳背後的一間叫新房子的何家四合院為校舍,就讀的多是十五、六歲的姑娘,近20人,教員是鄭廷芳的兩個如夫人(楊雪瓊、李連玉)。兩年後,女子學校停辦,男女生合校。
1936年,良村國小開辦兩個複式班(一、二年級為一班,三、四年級為一班),有教師3人,學生近100人。
1940年,因學生增多,禹王宮容納不下,社會賢達人士鄭廷芳、徐世模及地方鄉紳將校舍遷至街東的袁氏宗祠(良村鎮中心國小現址),隨後由政府籌派,社會捐助建校,歷時兩年多,建成一樓一底土牆房子四幢,共16間教室。1943年遷入新校舍,隨即設立高小。課程設定有國文、算術、歷史、地理、公民、自然、音樂等,教材由國家統一編印。
1952年,因土牆教室傾斜,又只能租借民房進行教學。1953年,將學校更名為良村區完全國小,時有教師近二十人,學生近三百人。1962年,良村區完小設五級十班,有教師二十餘人,學生近四百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小教育深受影響,曾一度陷入停辦。1967年恢復上課,但教學秩序難以正常維持,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良村區完小的教學又步入正軌。
1986年,學校經過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有教師24人,學生547人,同年,普六順利達標驗收,良村區完小服務半徑學齡入學率達97.2%,在校學生鞏固率達91.5%,普及率達94.%。
1992年,全縣撤區建鄉鎮,良村區國小更名為良村鎮中心國小,設六級十二班,有教師25人,學生764人。
2003年,全縣打響了“兩基”攻堅戰,國小教育得到快速發展,良村鎮中心國小新修校舍1000平方米,圖書、教學儀器等設施得到了充實,教學環境得到了跟本的改善。
如今,學校辦學條件日趨完善,教師隊伍得到不斷壯大和發展,現有教師37人(其中國小高級14人),有學生705人。同時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確保長期以來教學成績在鎮內的領先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