艚村

艚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城東23.3公里。背海面河,東有燕埭與陡門頭村接壤,西與中段、老台村相連,是東海之濱古老而又新興的漁村。海航沿海各城市,河通鰲江南各鄉鎮,龍(港)(艚)公路與104國道相接,金(鄉)(艚)公路直達縣城。艚村,又名為灶基村。古時,此地原是一片汪洋。後淤積成陸地。然後,有浙江和福建少數漁民遷入,搭棚作灶,以捕撈為業。到移民商賈來往漸多時,遂拆棚改屋,拆爐灶築屋基,故取地名為灶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艚村
  • 別名:燕窩埭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城東23.3公里
  • 面積:20萬畝
歷史由來,後期發展,

歷史由來

艚村
燕窩埭,據<平陽縣誌>載:宋嘉定元年(1208),平陽縣令汪季良偕鄉民林居雅,為使江南平原旱澇無患,在艚潭頭海口,陰均山麓修築一條長達500米的擋潮海堤,古稱陰均埭,又曰燕窩埭。至今保存完好。埭基上已建成龍公路,埭內土地為村莊。1949年後,在燕窩埭外500米處的塗灘上新築一塘,名為東塘,擔負舊埭的抗洪作用。舊埭與新塘之間位於此村地段都已開發成對蝦養殖場。

後期發展

東魁水閘,現稱艚水閘。始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鄉賢吳履墀,因覺遇暴雨山洪漲發,爭趨一門(指陰均陡門),不能速泄,且無法容納,有房溢之患,使稻禾屢浸於水;而無雨又不敢多蓄河水,晴久易成旱患,便捐家產在燕窩埭上建造這座陡門。亦名燕窩陡門。後於1967年9月作了改建,為鋼盤鹼手扳閘門,啟閉機為機動螺桿式,啟閉能力15噸。1989年又配套電動啟閉,改建工程共投工38532日,耗資5.35萬元。此閘為蒼南縣鰲江南20萬畝農田排澇灌溉起重大作用。
鎮海宮殿。坐落村中部,朝東背西,分前後殿兩部分。建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因立奉恩主廷陵華蓋侯王,邵漢初複姓吳季之後,名廷陵氏。相傳其常在海上護航出力。平倭寇有功,受朝廷封爵,歿後升化,故後人建此宮作紀念。宮前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榕樹,常年鬱鬱蔥蔥。1986年將後大殿往後移建。又因前殿地勢低,潮濕,經村委會委員張志海、陳德崇、楊立余、許鳳玉會同老人協會會長陳仁培、陳維友、林立坤等協商決定,集資16萬元,拆建前殿。1992年底竣工。今鎮海宮殿修葺一新,氣魄非凡,成為善男信女燒香及老人娛樂的場所,此外,村內古蹟尚有安福寺、楊府殿、三聖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