艑山 在慈氏塔南方2公里處。是洞庭湖中的一個船形小島, 與君山遙遙相望。艑山東西長約200米,寬30米,面積不到1公頃,呈狹長形,橫亘在洞庭湖東西湘江主航道上,常年湖水環繞。 登上艑山,向南望去,萬頃波濤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直衝山下,仿佛將艑山掀到浪尖又沒入波谷,尤如乘一葉小舟,搏擊在白浪滔天的洞庭湖中,與此組成一幅風景秀麗的圖畫。 艑山將南來的湘水劈為兩段,在山的北面匯成無數漩渦,行船至此須繞道而行。這些漩渦在湖風盪擊下,還發出嘩嘩聲響,晚上聽去,恰似街頭鬧市。山上有杜甫廟的遺址。據史料記載: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攜家出蜀,乘舟沿湘江而下,客死船上,據傳就在離艑山不遠的地方,並停柩島上,後人為紀念杜甫,便在艑山上修廟,定期祭祀。 艑山不僅有優美的故事傳說和名勝古蹟,而且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歷為軍事要塞。這裡還是鳥的“天堂”,詩文的“世界”。
艑山
在湖南嶽陽,《水經注》洞庭湖中有艑山,多篪竹,《岳陽風土記》湘人以吳船為艑,山形類之,故名,其下有龍窟,君山之東,艑山之西,名黃石灣,有石伏江中,舟人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