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一個古老的國家隱喻

船:一個古老的國家隱喻

這是林國華2012年06月發表於《海國圖志》學刊第二輯的一篇文章。主要論述船與國家的寓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一個古老的國家隱喻
  • 發布時間:2012年06月
  • 作者:林國華
  • 類別:雜誌 / 單行本
導言,作品信息,

導言

柏拉圖屢次用“船”的隱喻來說明國家需要哲人來統治的道理。遺憾的是,這個隱喻與其說是澄清了問題,不如說它使得問題更加混亂了,在這個古老的隱喻中,從一開始就隱藏著深刻的危機。
以“船”隱喻“國家”,以“大海行船”隱喻“統治國家”,以“航海術”隱喻統治國家的技藝、知識乃至秘密,這在古代希臘政治與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在這種隱喻中,國家被視為一艘脆弱的木船,憑藉著卑微的航海術在茫茫大海上顛簸航行。茫茫大海就是被希臘人視為最高神明的偶然性,它一方面酷似海面上空密布的烏雲,隨時準備著召喚一場瘋狂的暴風雨;另一方面,它又仿佛是一團神秘的原始力量,潛伏在黑暗的大海深處,一旦海面狂風大作,它勢必湧出大海,騰起滔天巨浪。這種詭秘難測的力量在《奧德賽》里由兩種巨大的海怪所代表:斯庫拉(Scylla)和卡律布狄斯(Charybdis)。前者生有六個頭、十二隻腳、三層尖牙;後者則是吞噬一切的大漩渦。它們守護在墨西拿海峽的兩側,使所有膽敢穿越海峽的船隻遭受滅頂之難。就像“斯庫拉”和“卡律布狄斯”所把守的那道海峽深深地嵌在奧德修斯的回鄉之路上一樣,強大的“偶然性”也深深地嵌在國家政治體的肌體深處。那道海峽,尋取金羊毛的希臘英雄依阿宋曾經在女神赫拉的佑助下幸運地通過,而僅僅憑藉人力安然通過的只有伊卡塔國王、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奧德修斯的航海術因此成為人類實踐智慧的典範,成為統治國家的技藝、知識乃至秘密的典範。
林國華:北京ARTMIA藝美畫廊/藝美基金會學術顧問,曾在北京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修習文學、神學與政治哲學課程,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作品信息

首次發表《海國圖志》學刊第二輯
上架時間2012年06月
提供方海國圖志書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