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業規範條件

船舶行業規範條件

為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轉型升級,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2013年11月4日發布。

自2019年4月2日起,《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廢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舶行業規範條件
  • 文號:2013年第55號
  •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 時間:2013年11月4日
  • 條數:38條
  • 章節數:十節
  • 詞條類型:公文
  • 適用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檔案原文,規範解讀,最新進展,2018年修訂,廢止公告,

檔案原文

船舶行業規範條件
一 、總則
(一)為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制定本規範條件。
(二)國家鼓勵企業做優做強,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設計製造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後產能。
(三)國家對符合本規範條件的船舶建造企業實行公告管理,企業按自願原則進行申請。
(四)本規範條件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台灣、香港、澳門頁尋主地區除外)符合CB/T3000《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以下簡稱CB/T 3000標準)定義的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二探嫌府旬 、基本要求
(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經營範圍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禁止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材料和生產工藝。
(幾才遷櫻七)應具有生產場所用地長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權,生產用地面積應與企業的生產規模相適應。
三 、生產設施、設備和計量檢測要求
八、應具備與所建造船舶相適應的岸線、船台或船塢、舾裝碼頭、起重設施、塗裝設施、廠房和倉庫,並應具有良好的交通環境及供電、供水、供氣能力。
(九)應具備與生洪慨白產規模相適應的船體加工設備、機加工設備、噴塗設備等主要生產設備, 其性能和精度應能滿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應具備滿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檢測手段和檢測儀器設備,包括密性試驗用設備、傾斜試驗用設備、無損檢測設備、測厚儀、理化實驗設備等檢測設備及各類計量器具。
四 、建造技術能力要求
(十一)企業的造船生產應滿足現代總裝造船的要求,具備以中間產品組織生產為基本特徵的總裝造船體系和作業流程。造船生產管理體制和生產組織形式應與作業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適應。
(十二)應按照精細化管理和準時化生產的要求建立工程計畫管理體系,能夠進行生產能力測算、生產資源與生產任務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業標準作業周期和作業指導書。
(十三)應設有專門的生產設計部門,具有現代造船生產設計能力,建立區域生產設計模式,船、機、電等專業能夠按區域配套出圖,為區域造船提供完整、準確、可靠的工藝信息、生產信息、物量信息和管理信息。
(十四)應具有與總裝化建造技術相適應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船舶建造基礎數據管理體系和分析系統,企鍵廈危業資源計畫(ERP)系統普及率應達到80%以上,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應達到85%以上,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應達到70%以上。
(十五)企業主要生產技術指標應達到:造船綜合能耗每萬元增加值不高於0.20噸標準煤,鋼材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65%以上,塗敷係數不高於2.2,分段無餘量製造率不低於70%,分段上船台(進塢)無餘量搭載率不低於80%,下水(出塢)前舾裝工程完整率不低於80%。上述指標評定按照CB/T 4335《船舶建造技術水平評估方法》執行。
五 、技術創新和產品要求
(十六)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具有省級及以上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年度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2%。
(十七)企業所建造的船舶產品應符合相關的標準、規範和國際公約,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尋乘潤、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要求。
(十八)企業所建造的船舶應按照要求通過船舶檢驗機構的審圖、相關建造工藝認可,完成船舶建造各階段驗收,獲得船舶檢驗合格證書。
(十九)應具有完整的售後服務管理體系和保修(包修)制度,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技術諮詢、技術培訓和維修服務。
六、 人員要求
(二十)企業領導中應有專人負責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並具有相應的技術職稱和主管相關工作的經驗。
(二十一)應配有適任的、能覆蓋船體、船機、船電等專業的技術、檢驗和檢測人員。
(二十二)應具有與生產規模和所建造的船舶相適應的技術工人,全部船舶焊工均應持有船舶檢驗機構頒發的焊工證書,轎紙持證上崗。無損檢測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質,持證上崗。
(二十三)應建立企業發展規劃、經濟分析、風險控制、市場行銷等方面的專業化管理隊伍。
七 、質量保證體系
(二十四)應按ISO 9000系列標準或GB/T 19000系列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並通過第三方認證。
(二十五)應制定企業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並建立採購質量控制制度、過程質量控制制度、庫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質量信息管理制度、技術管理制度、外包(外協)管理制度等。
(二十六)應建立與所建造船舶相適應的質量檢驗部門並配備專職質檢人員,質檢人員應具備相關崗位任職資格。歸檔保存船舶建造過程中全部檢驗資料和全套完工圖樣,交付時應有船舶檢驗機構頒發的檢驗合格證書,並建立質量追溯和責任追究體系。
八 、安全生產、節能環保、職業健康和社會責任
(二十七)企業應按AQ/T 7008《造修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和相關規定的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並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近兩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二十八)企業應按ISO 14000系列標準或GB/T 24000系列標準、ISO 50001或GB/T 23331《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並獲得第三方認證,建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規章制度,制定能耗限額標準和節能減排措施,落實單位產品生產能耗限額標準。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粉塵、噪聲等處理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新建、改擴建項目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制度,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並應通過環境保護部門驗收。
(二十九)企業應按OHSAS 18000系列標準或GB/T 28000系列標準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並獲得第三方認證,並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開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設定完善的職業病防護設施,確保工作場所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並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及檔案管理工作。
(三十)企業應合法、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用工制度應符合《勞動契約法》的規定,並按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各項社會保險費。
九、規範管理
(三十一)企業規範條件的申請、審核及公告:
1.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船舶行業規範管理工作。申請企業須編制《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申請報告》(要求附後)並按要求提供相關材料,通過本地區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其中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所屬企業通過所在企業(集團)總公司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並抄送企業所在地省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地區船舶企業的申請進行初審,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負責對所屬船舶企業的申請進行初審。初審須按規範條件要求對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核實,提出初審意見,附企業申請材料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
3.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相關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等依據規範條件組織專家對申請企業進行評審。
4.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通過評審的企業進行審查並公示,無異議後予以公告。
(三十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公告企業名單進行動態管理。地方各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每年要對本地區或所屬企業執行規範條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公告企業進行抽查。鼓勵社會各界對公告企業規範情況進行監督。公告企業有下列情況的將撤銷其公告資格:
1.填報相關資料有弄虛作假行為的;
2.拒絕接受監督檢查的;
3.不能保持規範條件的;
4.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撤銷公告資格的,應當提前告知有關企業,聽取企業的陳述和申辯。
(三十三)對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應按照規範條件要求進行整改。各地應綜合運用經濟、市場和法律手段,積極推動企業改進和完善生產條件,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三十四)列入公告的企業名單將作為相關政策支持的基礎性依據。對未列入公告名單的企業,相關政策將不予支持。
十、 附則
(三十五)對本規範條件的第五至第十條、第二十至二十六條,應按照CB/T 3000標準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
(三十六)本規範條件所引用的標準均以最新有效版本為準。
(三十七)本規範條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並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進行修訂。
(三十八)本規範條件自2013年12月1日起實施。

規範解讀

一、制定並頒布《規範條件》的背景是什麼
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之一。但是在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突出表現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較低、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等方面。在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保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國發[2013]29號),其中明確提出“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完善行業準入條件”。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提出了“修訂完善鋼鐵、水泥產業政策和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業準入條件。加強行業準入和規範管理,公告符合條件的生產線和企業名單”。據此,我部根據當前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和化解造船產能過剩矛盾的總體要求,在廣泛聽取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地方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重點企業、設計研究單位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
《規範條件》是對國發[2013]29號和國發[2013]41號文要求的具體落實,是進一步加強船舶工業行業管理的新舉措,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轉型升級,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規範條件》的作用是什麼
《規範條件》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重在引導船舶企業做優做強,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設計製造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在企業自願申請的基礎上,經過地方行業管理部門或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初審,並由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組織專家評審以及公示後,對符合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節能標準、安全標準等規範條件的企業建立公告制度,為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支持提供依據,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條件的優勢造船企業集中。對達不到規範條件的企業實行差別化政策,推動企業改進和完善生產條件。通過《規範條件》的實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聯合重組或轉產轉業,打造國際特色造船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造船業消化、轉移、整合和淘汰一部分過剩產能。
三、《規範條件》實施工作具體將如何開展
《規範條件》出台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許多部門和企業也希望工信部儘快公布規範企業名單。我們正在積極開展實施準備工作,包括籌備建立審查專家庫、編寫有關宣貫培訓材料、制定專家審查的有關工作細則、完善相關標準等。《規範條件》實施工作初步計畫在2014年上半年全面展開,有關工作具體要求我部將另行通知。《規範條件》審查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將充分發揮各級地方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以及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的作用。公告制度將實施常態化管理,成熟一批公告一批。
四、《規範條件》與引用的有關標準之間是什麼關係
《規範條件》引用的CB/T3000《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4335《船舶建造技術水平評估方法》等屬於船舶行業推薦性標準,是《規範條件》實施的具體技術依據。CB/T3000主要從通用、管理、人員、計量檢測、生產設施和生產設備等六個方面對船舶建造企業的基本生產條件做出了具體規定。《規範條件》第五至第十條、第二十至二十六條,即企業的基本要求、生產設施、設備和計量檢測要求、人員要求、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應按CB/T3000標準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CB/T4335對有關船舶建造技術指標定義和評估方法進行了規定,《規範條件》第十五條中企業的有關生產技術指標的評定應按CB/T4335標準執行。
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將對CB/T3000等標準開展修訂工作。近期,我們組織專家對《規範條件》中規定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普及率、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等4項指標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技術指標定議及評估方法,下一步將納入到相關標準修訂中。
五、為什麼將《規範條件》的適用範圍定為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船舶生產企業有多種類型,根據CB/T3000標準的分類,具體包括鋼質、鋁質、纖維增強塑膠和木質船舶生產企業等,其中鋼質一般船舶(即除漁業船舶以外的各類鋼質船舶)生產企業在數量上占國內現有船舶生產企業總數的85%以上,在產業規模上占到總量的95%以上,是當前船舶工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也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突出重點和解決主要矛盾,因此將《規範條件》的適用範圍確定為符合CB/T3000標準定義的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六、為什麼在《規範條件》中強調建造技術能力要求
大力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全面提升船舶製造技術水平,是促進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隨著我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造船技術水平、生產效率明顯提高,造船周期明顯縮短,與先進造船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但是大多數企業建造技術能力未能與產業規模實現同步提升。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應進一步加大建模工作力度。根據《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建模指導意見》),為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積極採用先進生產工藝,提高造船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規範條件》對現代總裝造船模式、精細化管理和準時化生產、生產設計、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七、建造技術能力相關技術指標和要求是如何確定的
根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建模指導意見》的要求,《規範條件》在建造技術能力要求方面主要選取了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強和易於評估的企業信息化和主要生產技術指標,如企業ERP普及率、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造船綜合能耗、鋼材綜合利用率、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塗敷係數、分段無餘量製造率、分段上船台(進塢)無餘量搭載率、下水(出塢)前舾裝工程完整率等。具體指標力求既能反映國內造船企業發展的實際水平,也能體現出對企業發展的引導。
八、為什麼在《規範條件》提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要求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是國務院印發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在“十二五”時期力爭實現的主要目標之一,並明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幹企業達到達3%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主要任務第一條就是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並明確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2%。
當前形勢下,世界船市持續低迷,市場競爭日益加大,產能過剩矛盾加劇,國際造船新公約、新規範、新標準陸續出台,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抗風險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規範條件》中要求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年度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2%”,並具有省級及以上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
九、《規範條件》對企業安全生產方面的要求是如何考慮的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明確提出了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並要求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2013年6月,國家安監總局正式發布了AQ/T7008-2013《造修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規定了造修船企業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工作中13個要素的具體要求。因此,在《規範條件》中明確要求企業應按AQ/T7008標準和相關規定的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的本質安全。
十、為什麼要對已公告的企業實行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是為了保證列入公告的企業能夠持續保持《規範條件》所要求的各項條件。對列入公告的企業,地方各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每年要對企業執行規範條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將組織進行抽查,同時鼓勵社會各界進行監督。若發現企業存在弄虛作假、不能保持規範條件等情況,一經查實,將撤銷其資格。

最新進展

2018年修訂

為適應船舶行業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對《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實施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組織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級社等單位對《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及《船舶行業規範企業監督管理辦法》進行了合併修訂,形成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2018年修訂)》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請於6月30日前反饋意見。

廢止公告

原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9年第13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經研究,我部決定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相關工作。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自2019年4月2日起,我部發布的《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55號)和《船舶行業規範企業監督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45號)廢止。
二、鼓勵相關行業組織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依法合規開展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工作,引導企業規範發展,加強行業自律。
特此公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9年4月2日
五 、技術創新和產品要求
(十六)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具有省級及以上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年度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2%。
(十七)企業所建造的船舶產品應符合相關的標準、規範和國際公約,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要求。
(十八)企業所建造的船舶應按照要求通過船舶檢驗機構的審圖、相關建造工藝認可,完成船舶建造各階段驗收,獲得船舶檢驗合格證書。
(十九)應具有完整的售後服務管理體系和保修(包修)制度,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技術諮詢、技術培訓和維修服務。
六、 人員要求
(二十)企業領導中應有專人負責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並具有相應的技術職稱和主管相關工作的經驗。
(二十一)應配有適任的、能覆蓋船體、船機、船電等專業的技術、檢驗和檢測人員。
(二十二)應具有與生產規模和所建造的船舶相適應的技術工人,全部船舶焊工均應持有船舶檢驗機構頒發的焊工證書,持證上崗。無損檢測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質,持證上崗。
(二十三)應建立企業發展規劃、經濟分析、風險控制、市場行銷等方面的專業化管理隊伍。
七 、質量保證體系
(二十四)應按ISO 9000系列標準或GB/T 19000系列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並通過第三方認證。
(二十五)應制定企業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並建立採購質量控制制度、過程質量控制制度、庫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質量信息管理制度、技術管理制度、外包(外協)管理制度等。
(二十六)應建立與所建造船舶相適應的質量檢驗部門並配備專職質檢人員,質檢人員應具備相關崗位任職資格。歸檔保存船舶建造過程中全部檢驗資料和全套完工圖樣,交付時應有船舶檢驗機構頒發的檢驗合格證書,並建立質量追溯和責任追究體系。
八 、安全生產、節能環保、職業健康和社會責任
(二十七)企業應按AQ/T 7008《造修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和相關規定的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並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近兩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二十八)企業應按ISO 14000系列標準或GB/T 24000系列標準、ISO 50001或GB/T 23331《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並獲得第三方認證,建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規章制度,制定能耗限額標準和節能減排措施,落實單位產品生產能耗限額標準。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粉塵、噪聲等處理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新建、改擴建項目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制度,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並應通過環境保護部門驗收。
(二十九)企業應按OHSAS 18000系列標準或GB/T 28000系列標準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並獲得第三方認證,並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開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設定完善的職業病防護設施,確保工作場所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並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及檔案管理工作。
(三十)企業應合法、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用工制度應符合《勞動契約法》的規定,並按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各項社會保險費。
九、規範管理
(三十一)企業規範條件的申請、審核及公告:
1.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船舶行業規範管理工作。申請企業須編制《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申請報告》(要求附後)並按要求提供相關材料,通過本地區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其中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所屬企業通過所在企業(集團)總公司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並抄送企業所在地省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地區船舶企業的申請進行初審,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負責對所屬船舶企業的申請進行初審。初審須按規範條件要求對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核實,提出初審意見,附企業申請材料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
3.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相關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等依據規範條件組織專家對申請企業進行評審。
4.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通過評審的企業進行審查並公示,無異議後予以公告。
(三十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公告企業名單進行動態管理。地方各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每年要對本地區或所屬企業執行規範條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公告企業進行抽查。鼓勵社會各界對公告企業規範情況進行監督。公告企業有下列情況的將撤銷其公告資格:
1.填報相關資料有弄虛作假行為的;
2.拒絕接受監督檢查的;
3.不能保持規範條件的;
4.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撤銷公告資格的,應當提前告知有關企業,聽取企業的陳述和申辯。
(三十三)對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應按照規範條件要求進行整改。各地應綜合運用經濟、市場和法律手段,積極推動企業改進和完善生產條件,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三十四)列入公告的企業名單將作為相關政策支持的基礎性依據。對未列入公告名單的企業,相關政策將不予支持。
十、 附則
(三十五)對本規範條件的第五至第十條、第二十至二十六條,應按照CB/T 3000標準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
(三十六)本規範條件所引用的標準均以最新有效版本為準。
(三十七)本規範條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並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進行修訂。
(三十八)本規範條件自2013年12月1日起實施。

規範解讀

一、制定並頒布《規範條件》的背景是什麼
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之一。但是在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突出表現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較低、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等方面。在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保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國發[2013]29號),其中明確提出“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完善行業準入條件”。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提出了“修訂完善鋼鐵、水泥產業政策和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業準入條件。加強行業準入和規範管理,公告符合條件的生產線和企業名單”。據此,我部根據當前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和化解造船產能過剩矛盾的總體要求,在廣泛聽取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地方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重點企業、設計研究單位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
《規範條件》是對國發[2013]29號和國發[2013]41號文要求的具體落實,是進一步加強船舶工業行業管理的新舉措,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轉型升級,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規範條件》的作用是什麼
《規範條件》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重在引導船舶企業做優做強,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設計製造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在企業自願申請的基礎上,經過地方行業管理部門或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初審,並由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組織專家評審以及公示後,對符合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節能標準、安全標準等規範條件的企業建立公告制度,為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支持提供依據,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條件的優勢造船企業集中。對達不到規範條件的企業實行差別化政策,推動企業改進和完善生產條件。通過《規範條件》的實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聯合重組或轉產轉業,打造國際特色造船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造船業消化、轉移、整合和淘汰一部分過剩產能。
三、《規範條件》實施工作具體將如何開展
《規範條件》出台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許多部門和企業也希望工信部儘快公布規範企業名單。我們正在積極開展實施準備工作,包括籌備建立審查專家庫、編寫有關宣貫培訓材料、制定專家審查的有關工作細則、完善相關標準等。《規範條件》實施工作初步計畫在2014年上半年全面展開,有關工作具體要求我部將另行通知。《規範條件》審查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將充分發揮各級地方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以及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的作用。公告制度將實施常態化管理,成熟一批公告一批。
四、《規範條件》與引用的有關標準之間是什麼關係
《規範條件》引用的CB/T3000《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4335《船舶建造技術水平評估方法》等屬於船舶行業推薦性標準,是《規範條件》實施的具體技術依據。CB/T3000主要從通用、管理、人員、計量檢測、生產設施和生產設備等六個方面對船舶建造企業的基本生產條件做出了具體規定。《規範條件》第五至第十條、第二十至二十六條,即企業的基本要求、生產設施、設備和計量檢測要求、人員要求、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應按CB/T3000標準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CB/T4335對有關船舶建造技術指標定義和評估方法進行了規定,《規範條件》第十五條中企業的有關生產技術指標的評定應按CB/T4335標準執行。
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將對CB/T3000等標準開展修訂工作。近期,我們組織專家對《規範條件》中規定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普及率、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等4項指標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技術指標定議及評估方法,下一步將納入到相關標準修訂中。
五、為什麼將《規範條件》的適用範圍定為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船舶生產企業有多種類型,根據CB/T3000標準的分類,具體包括鋼質、鋁質、纖維增強塑膠和木質船舶生產企業等,其中鋼質一般船舶(即除漁業船舶以外的各類鋼質船舶)生產企業在數量上占國內現有船舶生產企業總數的85%以上,在產業規模上占到總量的95%以上,是當前船舶工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也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突出重點和解決主要矛盾,因此將《規範條件》的適用範圍確定為符合CB/T3000標準定義的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
六、為什麼在《規範條件》中強調建造技術能力要求
大力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全面提升船舶製造技術水平,是促進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隨著我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造船技術水平、生產效率明顯提高,造船周期明顯縮短,與先進造船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但是大多數企業建造技術能力未能與產業規模實現同步提升。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應進一步加大建模工作力度。根據《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建模指導意見》),為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積極採用先進生產工藝,提高造船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規範條件》對現代總裝造船模式、精細化管理和準時化生產、生產設計、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七、建造技術能力相關技術指標和要求是如何確定的
根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建模指導意見》的要求,《規範條件》在建造技術能力要求方面主要選取了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強和易於評估的企業信息化和主要生產技術指標,如企業ERP普及率、數位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造船綜合能耗、鋼材綜合利用率、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塗敷係數、分段無餘量製造率、分段上船台(進塢)無餘量搭載率、下水(出塢)前舾裝工程完整率等。具體指標力求既能反映國內造船企業發展的實際水平,也能體現出對企業發展的引導。
八、為什麼在《規範條件》提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要求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是國務院印發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在“十二五”時期力爭實現的主要目標之一,並明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幹企業達到達3%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主要任務第一條就是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並明確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2%。
當前形勢下,世界船市持續低迷,市場競爭日益加大,產能過剩矛盾加劇,國際造船新公約、新規範、新標準陸續出台,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抗風險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規範條件》中要求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年度研發經費投入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2%”,並具有省級及以上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
九、《規範條件》對企業安全生產方面的要求是如何考慮的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明確提出了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並要求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2013年6月,國家安監總局正式發布了AQ/T7008-2013《造修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規定了造修船企業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工作中13個要素的具體要求。因此,在《規範條件》中明確要求企業應按AQ/T7008標準和相關規定的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的本質安全。
十、為什麼要對已公告的企業實行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是為了保證列入公告的企業能夠持續保持《規範條件》所要求的各項條件。對列入公告的企業,地方各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公司每年要對企業執行規範條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將組織進行抽查,同時鼓勵社會各界進行監督。若發現企業存在弄虛作假、不能保持規範條件等情況,一經查實,將撤銷其資格。

最新進展

2018年修訂

為適應船舶行業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對《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實施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組織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級社等單位對《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及《船舶行業規範企業監督管理辦法》進行了合併修訂,形成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2018年修訂)》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請於6月30日前反饋意見。

廢止公告

原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9年第13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經研究,我部決定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相關工作。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自2019年4月2日起,我部發布的《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55號)和《船舶行業規範企業監督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45號)廢止。
二、鼓勵相關行業組織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依法合規開展船舶行業規範條件工作,引導企業規範發展,加強行業自律。
特此公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9年4月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