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場溪梯級電站
- 設計總庫容:1.58億立方米
- 年均發電量:6760萬千瓦時
- 正式開工:1988年2月
船場溪梯級電站,南一水電站,南二水電站,南三水電站,南四(南坑)水電站,
船場溪梯級電站
1957年,省水利廳與設計院制訂的《九龍江流域規劃》原定船場溪幹流奎洋以下分4級開發。1974年,重新擬定南二以下的梯級布置。由於流域位於南靖縣境,故簡稱為“南一、南二”等,幹流5級開發方案從此基本定型。一級蓄水開發,壩後電站在下埔村;二級引水開發,電站設在赤坑口;三級引水開發,電站設在丘廳;四級引水開發,電站設在南坑;五級蓄水開發,壩後電站在柚柑坪。5級裝機總容量6.28萬千瓦。1990年底,二、三、四級已先後建成投產。
南一水電站
南一水電站是南一水庫的壩後電站,位於船場溪上游奎洋鄉下埔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積522平方公里。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發電、灌溉和供水,為船場溪控制性的樞紐工程。
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96.8米,設計總庫容1.58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2×1萬千瓦,設計年均發電量6760萬千瓦時,並可增加下游各梯級電站年發電量4440萬千瓦時。1987年3月,成立南一水庫工程指揮部。1988年2月正式開工,當年年底截流;1989年開始大壩清基;1990年完成大壩混凝土澆築6萬立方米。預計1992年投產。
南二水電站
龍溪專區興建,南二水電站位於船場溪上、中游吊天嶺下的峽谷之中。攔河壩建在合溪口,控制流域面積610平方公里,平均徑流24.3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6.69億立方米,攔河壩為砌石滾水壩,高13.3米,長134米,正常蓄水庫容30萬立方米。引水渠道11公里(其中隧道2段共850米),渠道過水流量25立方米/秒,引水至赤坑口,利用落差94米。主廠房長28.7米,寬22.3米,高21.5米,安裝2台各1.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設計年發電量8258萬千瓦時,年設備利用3300小時。1958年動工,1978年全部建成投產,共完成土石方開挖534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1.61萬立方米,實際投資1819萬元,比預算增加102萬元,每千瓦造價727.5元,建築面積8286平方米,其中生產用建築面積4443平方米。為船場溪第二級引水式開發,是漳州地區最早建設的骨幹電站。全部是國產設備,擁有各種自動裝置操作控制。
1958年7月,進行勘測、設計,組建南靖船場溪水力發電工程處;9月,動工興建攔河壩及引水渠,專區組織各縣(市)民工9300人、技工1124人上場。1959年4月,國家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大部分民工退場;12月20日,繼續施工。1961年,工程停工緩建。
1966年5月,龍溪地委、專署重新組建南靖船場溪水力發電工程指揮部,組織技工、民工8000多人上場繼續施工。1969年,工程全部建成,10月1日正式投產。1978年2月,2號機組正式投產。總投資1738.17萬元。工程實際完成土石方開挖534.25萬立方米,填築31.36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61萬立方米。
1984年10月,投資178萬元,增建攔河壩排沙閘,解決調節水庫的淤沙排除問題,年增加發電量600萬千瓦時。
南三水電站
南三水電站位於船場溪中游。引水壩建在船場鎮張坑村上游600米處。控制流域面積711平方公里,多年年均徑流量8.04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345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03.3萬立方米,裝機容量2×4000千瓦。屬船場溪梯級開發的第三級,擔負著縣電網調峰任務,是南靖實現農村初級電氣化縣的骨幹電站。
工程由漳州市水利水電設計院設計。1985年11月,省計委列為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第一期重點工程和省基建計畫。1986年12月,主體工程正式動工;1990年11月14日,正式發電。總投資1828.93萬元。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9.29萬立方米,其中砌石3.46萬立方米、混凝土2.1萬立方米。
南四(南坑)水電站
南四水電站位於船場溪下游,距南靖縣城約10公里。攔河壩建於南坑鄉政府所在地下游0.8公里處,電站廠房設在“三千山”果場山腳下。控制流域面積779平方公里,裝機容量4×1250千瓦,是南靖縣骨幹電站之一。
工程主要由攔河壩、引水渠道、廠房等組成。工程於1976年10月動工興建,1981年9月基本建成。由於遭受“九二二”洪水襲擊,廠房機坑水淹深達12米,機電設備均埋沒於淤泥之中,破壞嚴重,損失80萬元。經過半年多的突擊搶修,1982年6月1、2號機組,10月3、4號機組分別調試合格,投入生產運行。總投資911.7萬元。整個工程共投工417萬工日,完成土石方246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