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⓵能在湖裡蕩漾、裝飾精麗的小遊船,又稱“畫舫”。
⓶建於水邊神似船形的建築物。供人們休憩、賞景或飲宴,故又名“不繫舟”。
古舫有全用石構,又稱石舫,大多數是船體為磚石構築,舫上部建築用木或磚木混合結構。舫神似畫舫,一般分為前、中、後三大部分。船頭作敞棚和露台,用於觀景、賞月。中艙外形略矮,是舫之主要休息、宴客場所,兩側通開長窗,以便坐觀舫外景色。後部最高,屋艙多作兩層,下實上虛,對比強烈。下層為交通過廳,上層四面開窗,類似樓閣,極利遠眺。舫頂多作船篷形或兩坡頂。
古舫裝飾華麗,總體造型虛實得宜,錯落有致,輕盈舒展,為園林中重要觀景、點景建築。嶺南人稱舫為“船廳”,是嶺南園林建築中的景觀中心,它常具廳堂、樓閣的多種功能。一般船廳臨水或靠水。偶有把船廳築于山上者,“一棹人云深”,以云為水,含蓄抽象,富有詩意。
基本形式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寬約丈余,一般分為船頭、中艙、尾艙三部分。船頭作成敞棚,供賞景用。中艙最矮,是主要的休息、宴飲的場所,艙的兩側開長窗,坐著觀賞時可有寬廣的視野。後部尾艙最高,一般為兩層,下實上虛,上層狀似樓閣,四面開窗以便遠眺。艙頂一般作成
船篷式樣,首尾艙頂則為
歇山式樣,輕盈舒展,成為園林中的重要景觀。
在中國
江南園林中,蘇州
拙政園的“
香洲”、怡園的“
畫舫齋”是比較典型的實例。北方園林中的舫是從南方引來的,著名的如北京
頤和園石舫──“清宴舫”。它全長30米,上部的艙樓原是木結構,1860年被
英法聯軍燒毀後,重建時改成的
西洋樓建築式樣。它的位置選得很妙,從昆明湖上看過去,很像正從
後湖開過來的一條大船,為後湖景區的展開起著啟示作用。
意義
舫這種建築,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之後,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託情思的建築,合適世隱居之意。因為古代有相當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對現實生活不滿,常想遁世隱逸,耽樂于山水之間,而他們的逍遙伏游,多半是買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間,豈不樂哉。所以舫在園林中往往含有隱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子林,本是佛寺的後花園,所以其園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
頤和園之石肪,按唐魏徵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於
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
江山永固之意。上海
豫園內園假山上的舫宜作 “這裡是人間仙境”之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甫妄切《集韻》敷亮切,𠀤音訪。《說文》船師也。引禮明堂月令,舫人,習水者。《正字通》舫人,猶言舟子。舫之為舫,猶舟之為舟,非謂舟卽為舟師也。說文訓船師,似未可從。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倂船也。《爾雅·釋言》舫,舟也。《注》𠀤兩船。《史記·張儀傳》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注》舫,音方,謂𠀤兩船也。
又《韻會》或作枋。《後漢·岑彭傳》乗枋箄下江關。《注》枋箄,以竹木為之,浮水上,卽舫。字古通用。
又《正字通》古借方。《詩·衞風》方之舟之。俗加舟作舫。
又《廣韻》《集韻》𠀤補曠切,音謗。義同。